寻踪红色遗迹,重温峥嵘岁月。6月27日,区政协“悦读书屋”示范活动(第三期)——书香昌平读书汇在南口镇综合文化中心举办,本次活动以“难以忘却的那抹红色”为主题,邀请了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办第二研究处副处长曹楠和区委党史办副主任刘斌做客现场,探寻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昌平段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和不能忘却的红色记忆。现场共有政协委员、界别群众、机关干部共70余人参与。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昌平的红色历史中,“昌平红色起点”——中共南口特别支部让人印象深刻。活动伊始,二位嘉宾从昌平和整个北京的坐标谱系,为观众们解读了南口这片土地的独特之处。“南口位于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核心区域,具有丰富的地理、历史和人文资源。”曹楠介绍道,南口地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镇,南口关沟的地理位置险要,易于防守,历史上多次在此发生重要战役,此外,南口还保存有许多历史遗迹,如古长城、烽火台等,这些遗迹见证了南口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随后,二位嘉宾又分别从昌平红色火种的起源与南口特支的建立等方面,为观众进行了讲解。刘斌表示, 昌平红色火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工人运动 和中共南口特支的建立,这对昌平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昌平红色火种的起源与京张铁路的修建和南口机厂的建立密切相关。1906年,为了保障京张铁路 的修建,南口机厂在昌平南口镇成立,培育了昌平第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到1922年,南口机厂工人数量达到800多人,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刘斌说,在这一背景下,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开始在南口地区发动工人运动,为后来的革命活动奠定了基础。
而在南口特支的活动中,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党员何孟雄发挥了重要作用。曹楠说,作为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成员,何孟雄曾多次到南口机厂调查工人情况,并创办了工人夜校,建立了南口工会,发起了劳动立法运动和组织罢工运动,为党团组织在南口地区的建立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此外,“九一八”事变后,昌平地区的青年在南口地区发起抗日斗争,南口战役更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之一,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精神。
活动现场,嘉宾还分别围绕1937年侵华战争、南口战役、“国民抗日军”——“红蓝箍”以及解放前夕的故事,让后人能不忘来时路,更好地继承与发扬革命精神。
当天,还分别在中共南口特支教育基地(詹天佑办公旧址)和狼儿峪红色教育基地进行了第二现场的直播连线,主持人和讲解员们从党的诞生背景、南口地区的工人运动、党组织建立、狼儿峪村的历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讲解,通过云游展览的方式,让更多人感受回顾这段历史,更好地汲取精神力量,走好新时代的奋斗之路。
近年来,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和昌平区委党史办公室一直在致力于史料的收集、整理以及编纂成书,现场,嘉宾分享了史料搜集的阶段性成果以及书籍的内容。据了解,书中重点描述了昌平区的历史、三条文化带建设、涉及昌平段的工作开展情况等内容,为昌平区保护传承历史文脉奠定基础。
在互动环节,观众们热情高涨,积极提问,围绕昌平历史游览参观打卡地、历史传记相关书籍等话题与嘉宾展开了深入交流。
翻开红色史册,每一页都是信仰的烙印。南口特支的星火、狼儿峪的枪声,书写了昌平儿女为民族解放浴血奋战的壮丽篇章。本次活动通过线下线上分享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西山永定河昌平段的这段历史,触摸了那段滚烫的历史记忆。
本次活动由区政协、区委宣传部、区委党史办、区文化旅游局、区融媒体中心联合主办,区政协汉章针刀医院委员工作站承办,南口镇人民政府、流村镇人民政府、区摄影家协会协办。活动通过北京时间,“北京昌平”移动客户端,“北京昌平”抖音号等平台进行同步直播,共带动界别群众112713人次线上观看,收获点赞近68万人次,1000人次参与评论互动。
区政协副主席王建参加。
图文/向凌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