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首都师范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接待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杨卫院士一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副校长谢尔盖·安德留申(Sergei Andriushin)、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馆教育领事马晓迪、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常务副系主任罗流沙(Rodionov Aleksei)、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及教师代表全程陪同。
罗流沙教授带领代表团参观校园时,孔子学院门前的孔子雕像格外醒目。该雕像由原中国国家汉办于孔子学院创立之初特别赠送,基座钢材由圣彼得堡当地坦克厂捐赠,故被称为“战斗的孔子”,象征孔子学院不畏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
孔子学院外方院长马雅茨基·德米特里(Mayatsky Dimitriy)介绍发展成果时表示,作为圣彼得堡地区重要的HSK考点,孔子学院在学术研究、中国文学翻译领域成果突出,通过青年汉学家研讨会、“汉语桥”比赛及文化节、电影节等活动全面展示中国文化魅力,其中汉语教师培训、大学生戏剧节成为标志性品牌。
杨卫高度评价孔子学院在汉语教学与汉学研究中的丰硕成果,认为其研究视角独特、学术创新性强,展现了高水平发展态势。
随后,代表团与谢尔盖·安德留申会谈。他介绍,孔子学院成立18年来,累计培养6000余名汉语毕业生,组织7000余人参加HSK相关考试,近百名学生获中国奖学金,200余人参与夏令营;举办24届学术研讨会、150场文化活动,翻译出版50余部中国图书。依托深厚汉学传统与优秀汉语人才储备,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已开设近百个涉中国文化、经济、法律方向的专业。
杨卫充分肯定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凭借严谨治学和深厚传统,培养出列宁、门捷列夫、普京等杰出人物,并高度赞赏首都师范大学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紧密合作。他指出,两校合作共建的孔子学院学术文化氛围浓厚,是高端孔子学院,期待其进一步建设成为全球顶尖孔子学院,同时希望中外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拓展交流领域。
会谈中,双方共同回顾孔子学院建立2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致世界中文大会的贺信,强调其对孔子学院发展的指导意义。杨卫表示,基金会愿与俄方携手克服挑战,推动孔子学院高质量发展,为中俄文化教育交流搭建桥梁,助力两国关系迈上新台阶。
访问尾声,代表团参观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门捷列夫博物馆并致敬。
此次接待紧凑有序,充分展现了首都师范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文化底蕴与办学成果,为深化中俄教育合作、推动孔子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来源:孔子学院管理办公室;作者:刘丽梅、何芳;值班编辑:何雨阳、王闻彬、杨渊凯;责任编辑:扈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