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人在地坛认养树木?
2025-07-02 17:1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自上次打卡了不一样的地坛,值得我们再专门来一篇展示的,那一定是地坛的树。

满园子各式各样的树,认养人的名字也是五花八门、不拘一格。今儿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哪些“神奇的认养人”在地坛认养树木?

超有梗的认养er

谁还不是最强大脑啦!

年轻人就爱谐音梗▽

唠嗑儿的唠嗑儿

哼曲儿的哼曲儿▽

有一种“苦尽柑来遇见你”的小美好▽

立元,论文写完了吗?▽

呀!吓我一跳!▽

侧柏界“盘古”▽

小精灵还专治过敏吗?▽

做好事坚决不留名▽

有情有爱的认养er~

主打一个真诚输出~

一起唱♪“宝贝宝贝,我是你的大树”▽

小波,做你的妈妈一定很幸福!▽

shake shake shake

友谊的小船永不翻▽

青天,你可姓包?▽

童心未泯≈小浪漫▽

这树看上去蛮“好吃”▽

家祭无忘告“柏”翁▽

走治愈风的认养er

树洞里藏着太多温柔

跟烦恼拜拜▽

跟未来说开▽

跟健康坦白▽

把日子过成诗

树的呼吸都带了平仄▽

当仰望者,也要当赶路人

去追光,成为更好的自己▽

今年春天,被普通游客认养的两棵国槐上了热搜,认养铭牌上备注的认养人为“余华的朋友铁生”“铁生的朋友余华”,吸引大家慕名前来打卡。

紧接着,被网友喊话的莫言老师也来到地坛打卡,并发文感谢热心的朋友,让自己和铁生、余华多年以后成了“邻居”。这份跨越时空的呼应,真的是“文学圈最浪漫的‘彩蛋’”。

在文学名篇《我与地坛》中,史铁生笔下的地坛之树充满了生命的韵味与哲理。

他写那些老柏树,“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老柏树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苍幽,见证着地坛的沧桑变迁。

还有那几棵大栾树,“那儿有几棵大栾树,春天开一簇簇细小而稠密的黄花,花落了便结出无数如同三片叶子合抱的小灯笼,小灯笼先是绿色,继而转白,再变黄,成熟了掉落得满地都是。小灯笼精巧得令人爱惜,成年人也不免捡了一个还要捡一个”,栾树的花开花落、果实累累,充满了自然的意趣与生机。

史铁生通过对这些树的描写,抒发着对生命的思考,树在他的笔下不仅仅是自然之物,更像是与他对话的生命伙伴,陪伴他度过在地坛的时光,也启发着他对人生、对世界的感悟。

我们诚心希望树木认养活动不仅仅是挂牌名字的社交媒体式狂欢,更希望来地坛的游客能体会到活动的多重意义。据了解,树木认养活动在地坛公园已开展十八年,得到了众多游人的参与和认可。认养种类包括银杏、元宝枫、桧柏、侧柏、油松、国槐、洋槐、蝴蝶槐、碧桃、樱花、玉兰、丁香、木槿、金银木、绿地,认养期为当年5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每个认养期的费用为普通树木50元/棵、古树2000元/棵、绿地15元/平方米。认养费用全部用于标牌制作、树木浇水、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等日常养护工作。

从生态维度看,它鼓励以个体参与的方式为地球添绿,为城市构筑微型生态屏障,也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栖息角落;从情感层面讲,它是时间的见证者与情感的寄托,为城市“干饭人”在快节奏的生活里锚定一份沉静的牵挂;于社会价值而言,树木认养打破了“环保是宏大命题”的距离感,让“爱护自然”从口号变成可触摸的日常。

这一棵棵被认养的树,从此不再是陌生的绿植,而是被赋予了温度的生命伙伴,在时光里默默生长,也悄悄记录着人与世界的和谐共生。

明年春天来地坛,认养一棵树吧!

图片:林萱

文字:陆瑶


作者:

北京东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