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城市
“我们的城市”是北京市城市规划社会宣传计划中的重点项目,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承办,旨在搭建公众理解与参与城市规划的平台。青少年是未来城市的建设者和守护者,北规院积极探索面向青少年的规划教育路径,以校园为起点,在认知中种下责任,在参与中启发热爱,为人人参与城市规划的城市治理新格局打下基础。
今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北规院)受北京四中邀请,参与“从职业到志业”高一职业体验社会实践活动,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城市规划世界的大门。在专业规划知识、专题实践活动、前沿实操技术、高校交流与就业指导四大维度的体验活动中,高一学子们亲身走进规划现场工作,亲手触摸城市发展脉搏,在真实的参与和贡献中,感受作为城市规划者的责任与力量。
四中学生在北规院合影
活动伊始,北京四中副校长李靖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廖正昕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双方对本次职业体验活动的开展表示高度重视,并寄语学生在此次实践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启发思考。他们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合作,激发学生对城市规划的兴趣,引导青年一代以更广阔的视角认识城市、理解专业、思考未来。
实践活动开幕式
专业规划知识
首都功能规划所、规划研究室、详细规划所、乡村规划所为同学们系统介绍了城市规划理论框架与工作流程,从宏观战略到落地执行、从空间逻辑到人文关怀,帮助同学们建立起对城市规划的初步理解。
首都功能规划所李明扬介绍北京变迁
规划研究室伍毅敏介绍北京市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所王若冰介绍国土空间详细规划
乡村规划所尹苏榕介绍乡村规划编制
结合北规院重点项目,市政规划所围绕城市电力网络规划,结合实际案例为同学们讲解了规划过程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交通规划所则通过生动的交通专项规划实例,带领同学们感受规划如何切实影响城市出行。接连两场的精彩分享让同学们不仅了解了规划师的专业职责,更体会到规划如何落地服务于城市和居民的日常生活。
市政规划所王竹宁介绍北京电力规划
交通规划所李惟斌介绍北京交通规划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与生动的案例展示,同学们逐渐从城市建设的“旁观者”,变成了城市发展的“见习参与者”。活动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提问、热烈交流,对规划背后的专业知识和职业前景表现出浓厚兴趣。
前沿技术体验
数字技术规划中心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知识与城市规划大数据知识,指导学生们使用QGIS、SPSS等工具,运用底层数据和时空分析方法开展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在“动手”中理解数据如何支撑科学规划与城市决策。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分为四组,利用北规院自主研发的Urban Beats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计算平台 ,围绕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兴趣,开展了自主课题设计。在团队协作中,同学们主动挖掘如城市交通拥堵、景区客流来源、地铁站点覆盖、职住分布等主题相关的数据,借助平台工具制作了各具特色的城市交互可视化网页。最后,各小组通过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的汇报,展示了扎实的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也呈现出他们对城市运行背后规律的独立观察与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与汇报
数字技术规划中心梁弘介绍规划大数据应用
数字技术规划中心地理信息系统介绍与实践
数字技术规划中心分享了新技术对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提出未来城市在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并展示了包括沙特垂直城市、马斯克火星城市等世界领先的前沿设计案例,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数字技术规划中心带领同学们了解规划大模型的最新应用并介绍了北规院自研规划大模型“城悟”。之后的互动体验中,同学们纷纷脑洞大开,借助大模型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宜居未来城市。
学生介绍心中理想城市
活动现场,学生们亲身体验了数字技术在规划中的实际应用,积极讨论对未来城市的多样设想,并构建属于自己的未来城市蓝图,不仅加深了学生们对数字规划技术的理解,也点燃了他们对城市发展的浓厚兴趣和美好憧憬。
专题实践互动
北京规划展览馆参观
同学们通过参观北京规划展览馆的多个展区,开展了丰富的互动体验。在馆内超大的北京市和故宫沙盘前,大家兴奋地寻找自己的居住地点,直观感受城市的空间布局。历史文化展区通过文物、图片和多媒体展示了北京的发展脉络,城市规划成果展区则展现了不同时期的规划成就。参观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互动体验,专业讲解员的生动讲解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北京市城市建设的理解。
学生参观北京规划展览馆
“责任规划师职业体验”活动
市规划院长期支撑保障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建设与市级工作统筹,数十支一线责师团队深入街乡,开展规划治理前瞻探索。立足这一背景,品牌中心团队为本次课程策划“责任规划师职业体验”活动,为同学们带来了解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实践和亲身体验多元协商过程的机会。
课程的第一部分,市级责师工作专班向同学们介绍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建设历程与典型实践案例,展现了北京市规划治理方面的前瞻实践。
责师工作专班连旭介绍责师制度
第二部分为实地踏勘环节,全体同学在助教带领下调研南礼士路小公园,观察公园使用情况,基于游客需求,发现问题并提出改造意见建议。讨论环节中,全体同学分为两组,每组各由一名同学担任责任规划师,其他同学抽取随机角色卡,代入不同使用人群视角,分别发表改造意见。为更好地模拟决策过程,体验活动提供各类资源卡片,用于支撑改造方案和运营决策。
实地踏勘现场
讨论环节进行得十分热烈。同学们针对初中生、孕妇、老年人等使用人群,主动提出应营造无烟公园、加强蚊虫防治、设置优先坐席,并建议增加桌子和母婴室等设施,打通公园和儿童医院的路径,更加方便就医儿童和家属使用。此外,同学们主动提议,公园可以设置自动贩卖机,在下班、放学时间或节假日组织市集活动,既丰富了周边居民、就业人群的生活,也进一步增加了人情味儿和烟火气;相关营收可以用于补贴文化活动和设施维护,提升公园运营的可持续性。
学生讨论公园提升规划建议
在课程的最后部分,品牌中心邀请同学们发表参与责任规划师职业体验的心得体会。同学们纷纷表示:“一个小公园就会有这么复杂的需求,这使得我认识到了责任规划师工作的复杂性,更体会到北京这座大城市规划工作的不易。”“我觉得这样的课程很有意思,因为我们可以亲身去观察和发表意见。”也有同学为活动提出了改进意见,希望增加调研时长,加入采访游客、居民的环节。对于同学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品牌中心的工作人员做好记录,以期对未来的活动环节进行优化。
课程结束后,同学们看着自己亲手绘制的问题及改造建议地图久久舍不得离去。经过讨论,大家郑重地在地图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将地图收好,表示期待将这堂课的收获分享给学校的老师同学。
品牌中心与学生合影留念
高校交流与职业指导
最后,活动特邀合作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城乡规划相关专业学生代表和院内青年规划师与四中的学生们进行了沟通交流,为学生们搭建起与顶尖学府、未来同行对话的桥梁,助力他们明晰升学路径与职业规划。学长学姐们分享了自己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与感悟,以及城市规划师这一职业在实际工作中的魅力与挑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和未来职业道路。
学生与高校学生交流
北规院始终将人才培养与行业传承视为重要使命。与北京四中的此次合作,正是北规院长期践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的又一次生动体现,也成为院校双方共学共进的宝贵经历。学生们在真听、真看、真做中拓展了认知边界,北规院也在与青年对话中也获得了全新的视角与启发。
播种今日,收获未来。这段探索之旅不仅点燃了学生们对城市的兴趣,也为城市规划注入了青春的活力。活动最后,北规院为全体参与学生颁发了结业证书,这不仅是一份阶段成果的见证,更像是一把开启专业探索之门的钥匙,鼓励他们继续前行。未来,北规院将继续坚持向青少年传播规划知识、传递城市精神,助力培育具有人文关怀与专业素养的城市新力量。我们期待通过持续的努力,让更多少年儿童获得观察城市、理解城市、优化城市的能力,让城市与城市规划的知识和理念真正走进他们的心中,以其独特视角更好地助力规划公众参与,进一步落实“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治理格局”,为新总规的实施落地和北京的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颁发结业证书
内容来源:“cityif”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