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学校百余名教师参与AI课堂教学,AI赋能素养成长型课堂研讨会举办
2025-07-06 12:0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7月2日,AI赋能素养成长型课堂研讨会暨AI课堂循证种子教师工作坊阶段成果展示活动在北京市东城区培新小学举办。本次活动展现了培新小学利用AI技术在提升课堂效率、促进个性化学习、优化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践,吸引了众多教育界专家与教师参与。来自12个省市学校的超1.2万名教师通过线上参会。

AI赋能课堂教学实践成果亮相

本学期,培新小学组织教师进开展AI赋能课堂的实践探索,AI课堂分析总数为260节,教师提供246份教案,共计137名教师参与,涉及5个学科6个年级。

当天,培新小学展示了10节AI赋能的课堂教学。郝书哲老师的班会课,借助ClassIn平台实现家长与课堂互动,引导学生设计课间活动方案;英语课上,付春月老师利用AI反馈器构建学习闭环,结合天坛3D虚拟实境开展跨学科实践;数学课上,李莹老师运用摩豆智慧教育平台,通过“即问即答”等功能实现循证决策与差异指导,让学生学会“找次品”的诀窍。

“同学们,红楼梦的故事你们熟悉吗?本节课的红楼春趣讲了大观园里春季放风筝的故事,请你们关注一下贾宝玉的性格特征。”朱海若老师的语文课《红楼春趣》,借助AI课堂智能分析报告优化教学,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语文课《我的自画像》,孙文静老师借助AI进行学情诊断与修改反馈,提升写作教学精准度;美术课上,陈方旭老师结合AI图片生成功能,拓宽了学生艺术创作思维。

教师分享AI赋能多学科教学实践

在主题交流环节,培新小学五位教师代表分享了AI在不同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周宁老师聚焦ClassIn赋能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实践,介绍了利用 ClassIn软件建立体育分享群、开展线上答疑、上传锻炼资料助力假期体育锻炼计划实施的做法;刘师恩老师以《红楼春趣》为例,阐述语文团队借助AI课堂循证,通过三轮迭代优化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从“情节理解、人物分析、文化解读”深入探究,打破“一问一答”模式,解决学生对古典名著理解障碍的过程。

谷玥老师针对传统作业痛点,介绍依托“云思智学高质量作业系统”构建“分层+多元”双轨体系,通过动态分层、精准定位目标等四步闭环,实现作业量减少30%且目标达成率提升的实践;郭鑫老师以《正方体沙包设计图》为例,分享通过分析课堂提问、行为、相关度等数据,优化教学策略,推动思维训练深入、互动结构科学、教学设计闭环的循证实践;赵岩老师介绍培新小学课堂评价三级迭代历程,构建“学—探—诊”三位一体循证提质路径,组建研究共同体,推动各学科借助AI实现教学优化的成果。

据悉,培新小学使用AI赋能学、探、诊,深化教师对AI评课系统的理论认知,打破传统经验型教研的思维定势,构建AI赋能教师发展新范式。同时,引导教师利用数据反思,建立数据意识,主动改进教学。

活动中,技术专家为与会教师开展了AI课堂评价培训,从专业角度解读AI在课堂评价中的应用逻辑与方法。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崔楚民肯定了培新小学在AI赋能教育教学方面的探索精神与实践成效,并从“教育新模式探索”“教育体系构建”“AI课堂诊断工具应用”“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和“跨学段、跨学科教研团队建设与作用”等方面提出指导性建议。

(采写:赵翩翩;学校供图;编辑:王小艾;复审:郝彬;核发:冉阳)


作者:

现代教育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