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实录丨北京市司法局行政复议人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外记者见面会
2025-07-08 20:0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7月8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北京市司法局行政复议一处一级主任科员蔡小凤在内的5位司法行政领域代表参加,围绕“践行为民宗旨 建设法治中国”的主题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观澜君整理了

北京市司法局行政复议人

蔡小凤的精彩发言及答记者问内容

以下为文字实录

↓↓↓

北京市司法局行政复议一处一级主任科员蔡小凤: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我叫蔡小凤,来自北京市司法局,是一名行政复议一线办案人员。行政复议是政府系统自我纠错的监督制度,也是解决“民告官”争议、维护群众权益的救济渠道。我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努力让每一位申请人在行政复议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真正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从事行政复议工作的十年来,我累计办理1000多个案件,一面倾听群众诉求,释法说理;一面检视行政行为,监督纠错,成功化解了不少案件。比如,为三四十户养殖户争取到因腾退养殖场而获得的行政补偿,帮助求学青年恢复学籍等。我还通过变更不合理处罚数额、制作调解书责令行政机关缩短涉企行政处罚公示期等方式,直接纠正不当行政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秉承初心,不负未来。我将始终以“赤诚心”求“最优解”,公正办案、复议为民,为法治中国建设作出行政复议人应有贡献。谢谢。

总台央视记者:请问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如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蔡小凤:谢谢你的提问。我在办案时,要练就善于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近十年来我在直接纠错的同时,累计向相关部门制发20多份行政复议意见建议书,及时指出违法或不当行政执法中的普遍性问题,提出完善和改进意见,力争“办结一案、规范一片、治理一域”。比如针对某些领域存在的重复处理投诉举报的问题,我们指导相关部门制定案件登记识别规则,完善合并查处制度,减少对企业的重复检查,助力优化营商环境。针对行政机关以信访方式处理履职申请的问题,我们监督行政机关改进文件办理和答复流程,畅通了群众的维权渠道。作为行政复议人,我以案件为镜,做好依法行政的监督员和法治政府建设的服务员,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

法治日报记者:我们知道,行政复议是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请问蔡小凤代表,作为一线办案人员,如何更好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谢谢。

蔡小凤: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数据,2024年全国新收行政复议案件74.96万件,增长将近一倍,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选择通过行政复议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作为一线办案人员,我也想分享我的经验。

首先,让行政复议更加便民。五年前,一个老大爷浑身湿漉漉地来到接待室,向我们递过来他用好几层塑料袋包得严严实实的申请材料。我问他,今天预报有雷暴雨,您怎么不等天好了再来呢?大爷说,来不及了,今天是申请行政复议的最后一天,我又不知道怎么写申请,紧赶慢赶,倒了三趟公交和地铁,可算赶上了。听到这话,我的心里五味杂陈。现在依托司法部在全国推广的“掌上复议”微信小程序,人民群众只要动动手指,足不出户就可以提交行政复议申请,并全程线上参与案件办理。我所在的北京市也在十六个区设立了行政复议接待室,并推动街乡建立行政复议联系点,打通行政复议“最后一公里”。

其次,让行政复议更加公正高效。一方面,我将调解贯穿在案件办理全流程,搭建申请人与行政机关平等沟通的桥梁,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另一方面,对于合法的行政行为,耐心释法说理,打开申请人的心结。曾经,有一个申请人在收到维持决定后寄来感谢信,他说,尽管我们最终没有支持他,但在复议过程中他被公平对待,也接受了行政机关作出的不予立案决定。

第三,要实现行政复议功能延伸。在办理上千件行政复议案件后,我发现化解行政争议的关键在于前端规范和源头预防,于是通过制发复议意见书、开展执法培训等方式,推动行政争议的治理模式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从根源上减少行政争议的发生。我和我的同事们不断探索行政复议的监督方式,对于案件中发现的轻微问题,创设《行政复议案件问题提示单》,及时指导行政机关规范执法行为。

我坚信,只要坚持依法办案,复议为民,就能在行政机关与申请人之间搭起一座“正义桥”“连心桥”,为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把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践行为民宗旨”不仅是理念,还需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请结合自己的具体工作,聊一聊如何服务人民群众,有什么心得体会?谢谢。

蔡小凤:作为办案人员,我深知每个案件背后都是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去年春天,我们在处理32起涉老旧小区拆违的行政复议案件时,联合区政府、镇政府、不动产登记部门上门调解,一方面督促行政机关自行纠正违法行为,另一方面耐心说服申请人配合拆除违法建筑,最终推动双方达成和解,保障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顺利推进,200多户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实质性改善,最大化维护全体居民的合法权益。这一案例的解决方案也被成功运用到其他几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中,帮助更多群众高效实现合法诉求。我要用心、用法、用情办理好每个案件,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谢谢。

来源:中国网


作者:

京司观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