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龙泉镇辖区内中老年人面临着诸多健康问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发,关节疼痛、失眠等亚健康困扰着不少老年人。为切实提升辖区中老年人健康防护意识,普及疾病预防与中医养生知识,龙泉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 “赋能银龄,互助共享” 为核心理念,在中门寺南坡二区社区、西前街社区、中北街社区三个社工站点开展了中老年健康知识系列讲座,并以此为契机,启动 “银龄健康守护计划” 骨干培育行动,致力于打造一支跨区域互助的健康服务精英队伍。
聚焦需求,精准锚定培育方向
龙泉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深入社区,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老年群体在健康管理方面的实际需求。调研中发现,多数老年人不仅渴望获取专业健康知识,更希望掌握实用技能并能传递给身边人。针对这一需求,社工将服务目标升级为 “以讲促学,以学带教”,决定以健康讲座为载体,在三个社区分别培育健康服务骨干队伍。
跨区联动招募,汇聚银发力量
为确保骨干队伍的质量与积极性,社工采用 “宣传动员+自主报名+社区推荐” 相结合的招募方式。一方面,通过社区公告栏张贴海报、微信群推送信息、入户宣传等方式,广泛宣传培育计划的目标与意义;另一方面,鼓励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推荐热心公益、学习能力强的中老年人。经过层层筛选,三个社区共招募到 30 余名健康服务的低龄骨干后备力量,为后续培育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系统培育,锻造专业服务力量
在讲座筹备阶段,社工与中医理疗师积极沟通,结合老年群体特点定制课程,除常见慢性病防治、中医养生技能外,增设 “健康知识讲解技巧”“社区健康服务实践” 等专题培训。培训全程,社工不仅及时解答低龄骨干后备力量的疑问、组织讨论分享,还针对学习困难的成员开展一对一辅导,设计 “低龄长者服务高龄长者” 的情景模拟环节 —— 例如安排 60 岁左右的低龄成员模拟为 80 岁高龄长者演示血压测量、穴位按摩等技能,通过实操强化服务意识与技巧。
严格选拔,组建区域骨干队伍
经过系列培训与实践考核,三个社区分别选拔出5 名表现优异的低龄骨干成员,组建了各自的健康服务骨干队伍。其余成员则纳入 “第二梯队”,作为中坚力量持续参与社区健康服务:他们定期协助骨干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在日常服务中担任 “辅助讲师”,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健康指导,形成 “骨干引领、梯队跟进” 的服务网络。
交流互鉴,促进经验共享提升
为打破区域壁垒,促进骨干队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社工组织开展了跨区域经验分享会。在分享会上,来自不同社区的骨干成员纷纷分享自己在健康知识传播、社区健康服务中的经验与心得:中门寺南坡二区社区的骨干分享了如何利用社区活动场地开展小型健康讲座;西前街社区的骨干介绍了如何结合居民健康档案为社区中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中北街社区的骨干则分享了 “健康知识问答” 等趣味互动形式的组织经验。通过交流,骨干们拓宽了服务思路,学到了实用技巧,彼此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后续跨区域联动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协同联动,打造精英服务团队
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社工引导三个社区的骨干队伍联合成立了 “银龄健康互助精英队”。精英队定期开展联合服务,深入其他社区,为社区中老年人提供健康知识讲座、中医养生指导、健康咨询等服务。每到一个社区,精英队都会提前与当地社工沟通,了解居民需求,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服务过程中,社工全程协助精英队开展工作,协调各方资源,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不用跑医院就能听专家讲课,还能跟着身边的老朋友学到实用的保健方法,这样的活动太适合我们老年人了!” 参与服务的社区中老年人纷纷点赞。通过 “需求调研—招募—培育—筛选—交流—联动服务” 的系统培育,社工不仅为中老年人提供了专业的健康服务,更成功培育了一支跨区域互助的健康服务精英队伍,实现了从被动服务到主动赋能的转变,让银龄生活在互助共享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案例分析
该案例以 “授人以渔” 为核心,突破传统单向服务模式,最大亮点在于将健康知识普及与银龄骨干群体赋能深度融合。社工通过分层招募筛选社区骨干,以系统培训、跨区交流实现从学员到讲师的角色转变,最终组建跨区域精英服务队,形成 “服务—培育—反哺” 的可持续循环。服务过程中,既注重中医养生等实用技能传递,又通过健康知识问答、个性化建议等创新形式提升参与感,更以骨干联动打破社区壁垒,实现健康服务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与共享,展现了社会工作推动社区自组织建设和居民自治的实践智慧。
技巧解析
案例中,社工以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示范教学和经验分享促进低龄骨干能力提升;运用增能理论激发中老年人自我服务与互助意识,推动其从服务对象向服务提供者转变。实务层面,采用需求调研+分层招募定位服务对象,以理论授课+实操指导系统培育骨干,借助跨区交流搭建学习共同体,体现资源整合与组织协调能力。社工始终践行助人自助价值观,以引导者身份激发银龄群体潜能,以协调者角色联动社区资源,以培训者角色开展技能教学,最终实现从个体健康服务到社区健康网络构建的专业升级。
社工话
“看着低龄骨干从一开始害羞不敢发言,到后来能自信地给其他社区居民讲课,手把手教大家穴位按摩,心里特别有成就感!原来咱们多搭把手,叔叔阿姨们真能撑起一片天,这大概就是社工这份工作最暖心的意义吧!”——龙泉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赵伯丽
结案陈词
本案例通过 “需求导向、分层培育、跨区联动” 的专业路径,成功将健康知识服务转化为银龄群体的自我赋能实践。社工以精准调研锚定需求,用系统培训激活潜能,借经验交流打破壁垒,最终实现从单次讲座服务到精英队伍长效服务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