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镇罗营镇:党建领航谱新篇 乡村振兴正当时
2025-07-09 11:0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镇罗营镇地处北京市平谷区东北部深山区,镇域面积80.9平方公里,下辖2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7478人。近年来,镇罗营镇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高大尚平谷建设,稳扎稳打、真抓实干,全力打造首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示范区荣获双A佳绩,探索“1+24”典型经验获评北京市现场教学点和农业中关村学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教学基地,冰糖葫芦走进两会,火爆出圈,小蜜梨入选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

强基铸魂 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

镇罗营镇始终将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置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首要位置,以党建“硬核”力量赋能乡村发展。

锻造过硬班子,激活“头雁效应”。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实施村干部末位淘汰,提前谋划村级换届工作,储备6名村书记后备干部,调整36名村“两委”干部,实现学历和年龄的“一升一降”。搭建“村书记擂台比武”“拉练检查”“第一书记共谋振兴座谈会”等交流平台,促进互学互鉴,提升干部能力素质。

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治理效能。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引领作用,落实机关干部半数时间“到村办公”,深化应用四色风险管控和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深耕“网格+热线”治理模式,用好“下交群评”,探索重点人、重点事结对解题机制,持续降低万人诉求比,接诉即办9个月度排名全市第一。

系紧党群纽带,凝聚治理合力。试点推行“积分制”和“营里小院”议事厅治理模式,搭建邻里互助、信息交流、矛盾调解的服务平台,激发村民自治活力,构建“镇村格院户”五级治理格局,党群关系更加紧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显著增强。

引育人才活水,赋能乡村振兴。成立乡村振兴“新”联体,汇聚“21新乡村”新村民、宠物经济、高附加值土特产等七大行业联盟力量,形成“农业强基、文旅赋能、商贸活镇”的全域振兴格局。深化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中国戏曲学院等高校合作,主动对接农业中关村学院各类资源,开展乡村CEO进校园年度培养课程,推动高校资源落地转化。

“第一书记共谋振兴座谈会”

“营里小院”议事厅

“新”联体成立大会

创新驱动 绘就休闲乡村“新画卷”

镇罗营镇积极融入高大尚平谷发展大局,以创新为驱动,探索乡村振兴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模式和路径,打造“山营里”乡村品牌。

举办节事赛事,激活乡村活力。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举办梨花谷雨休闲季、动漫风筝节、冰雪嘉年华、环长城100越野赛等系列活动,吸引游客12万余人,成功推出风筝谷、体育小镇初印象,以市场化运营拉动消费,促进农民增收。

全域赋能品牌,拓展产业链条。开发“营里好物”系列产品,乡村CEO专业化运营“营里好物馆”,构建“村收-镇售-民得利”的产业增收模式。打造“山营里”全域研学品牌,湖畔耕读园、千亩梯田成为北京市平谷区中小学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开展多元业态,丰富研学体验。搭建“山营里”电商直播矩阵,建设五里庙村播基地,强化“一村一主播”队伍建设,带动更多村民做自媒体,推动电商新理念为传统产业赋能增效。

构建宣传矩阵,扩大品牌影响。紧跟网络热点趋势,依托新媒体矩阵强势破圈,抖音话题播放量达到115万次,视频号播放量达到210万次,互动总量突破50万次,中央市区媒体累计刊发报道30余篇。“美在山营里”摄影大赛吸引众多创作者用镜头记录“山水镇罗营”的蝶变历程之美,让“山营里”乡村品牌形象更加立体鲜活,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

环长城100越野赛

梨花谷雨休闲季

营里好物

产业升级 拓宽增收致富“新路径”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农民富,镇罗营镇大力推进产业升级,探索多元发展路径,不断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铺就乡村繁荣发展的康庄大道。

加大招商力度,储备优质项目。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宠次元、金科新能科技、诺德曼电子技术等优质企业落地,与国家(中关村)火炬科创学院、中科草牧一体(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对接,推进科学家小镇合作签约,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推动农业提质,拓宽增收渠道。注册“山水镇罗营”全品类品牌商标,依托博士农场、科技小院推出“一咬一噗嗤”品牌的农科糯336玉米、无农残“水果甜花生”等优质农产品。与邮政、顺丰强强联手,搭建完善物流体系,发展订单农业。抢抓电商机遇,大桃、小蜜梨在全区率先上架京东自营商城,与公平田野、顺丰及平谷三农主播平台合作进行线上直播,15万斤鲜食玉米供不应求。

推动融合发展,丰富消费场景。深挖原料特色,引入黄山楂新品种“金如意”试点种植,推出“高大尚冰糖葫芦”新品,组建姐妹手工坊,开发手工编织冰糖葫芦等文创产品,依托赛事、梨花小集、营里好物馆等平台推广售卖,不断丰富消费场景,促进产业融合,增加农民收入。

上营花会

民生为本 构筑和谐宜居“幸福家”

镇罗营镇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力以赴办好利民实事,让发展成果惠及全镇人民,构筑起和谐宜居的幸福家园。

深化养老服务,彰显人文关怀。完善互助养老服务机制,依托2家养老驿站、2家老年餐桌、10处互助养老点、20个晚年幸福院及4支服务队伍,实现互助养老全域覆盖。联动慈善组织,构建“政府引导、慈善搭台、社会参与、老人受益”协同机制,汇聚多方力量,推动乡村互助养老服务全面提质增效。

打造便民生活圈,提升幸福指数。赋能村民中心,打造融合快递收发、骑行补给、好物展销、中医诊疗等多功能驿站集群,全力构建集成党务、政务、商务、文化、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村级“共治枢纽”,让村民中心成为百姓愿意来、留得住、用得好的线下之家。

建设生态家园,实现绿色发展。坚持“生态立镇”毫不动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PM2.5、TSP降尘均为全区最优。扎实推进花园乡村建设,开展“见缝插绿”13万平方米,打造格桑花、百日草等5处网红花海景观,新增轮胎创意花园等3处网红打卡点,激活乡村消费活力,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高效转化。

老年餐桌

日间照料室

轮胎创意花园


作者:

平谷组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