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泽园街道龙锦苑二区社区的高楼绿荫间,总有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她是精准核算社区财务报销单据的“铁算盘”,是为“两新”群体打造暖心港湾的“驿站管家”,也是握着独居老人的手嘘寒问暖的“贴心闺女”。
她叫李珊,这位扎根社区六载的85后社工,用绣花般的精细和春风般的温暖,编织着社区的幸福画卷。
当好社区“大管家” 精管细算获信任
“这张发票缺少消费清单,按规定不能报销。”李珊指着单据耐心地向前来报销的申请人解释,“补上明细后您随时来找我。”
这是李珊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自接手社区财务报销工作以来,她像守护自家账本般严格审核每一笔报销单据。抬头是否规范、印章是否清晰、明细是否完整……六年来,从票据的合规性到费用的合理性,每一张发票都要经过她火眼金睛的检验。
财务报销工作
她还建立起完善的财务档案,分类清晰、方便查询和管理,在这种“锱铢必较”的严谨下,社区报销工作连续六年零差错。李珊告诉记者:“社区每一分钱都是居民的信任,必须用在明处。”
能够获得社区全体工作人员与居民的信任,离不开她方方面面上的周到。在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她建立起“一房一码”动态数据库,将社区数据差错率控制在0.1%以内;在完成人口抽样调查、就业状况调查、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社区企业清查中,她始终做到认真入户,数据精准、上报及时;日常工作中,她不断优化统计方法,定期分析数据变化,为社区决策提供参考……
入户抽样调查
“准确的数据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数据能够帮助社区更好地了解居民需求,推动社区各项事务的发展。”李珊用严谨守护着居民的每一份信任,用数据丈量着社区发展的每一步足迹,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对规范的敬畏,正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点亮民生“微幸福” 社区温度暖人心
走进龙锦苑二区社区的“工会暖心驿站”,雨伞雨衣、医药箱、饮用水等物资整齐陈列,为奔波在外的快递员、外卖员等户外工作者提供了一处歇脚地。“中午热得没法工作时,我就来这里休息,还能给手机充电。”一位外卖小哥说。
驿站内的休息床
这座驿站不仅是便利服务站,更是传递温暖的“家”。每逢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佳节,李珊便会与同事们亲手准备饺子、元宵等应季美食,为“两新”群体送上节日问候。
元宵节活动
腊八节活动
今年腊八节,她与同事提前熬制腊八粥、烹制茶叶蛋,通过微信群邀请快递、外卖小哥到驿站用餐,让他们在忙碌中感受社区的关怀,为传统节日注入温情。
如今,这个坐落在龙锦苑二区社区居委会里的小驿站,用一杯热水、一张座椅、一份热食,串联起社区与“两新”群体之间的情感纽带,不仅解决了户外工作者的实际困难,更让他们感受到城市的包容与温度。
为小哥讲解新政策
同时,李珊始终将社区养老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创新打造“银龄守护计划”,用真情实意温暖社区老人的晚年生活。
看望居民 帮助擦窗户
“社区里有许多独居老人和生活困难的老人,我和同事们一起到老人家里,帮他们擦玻璃,陪他们聊天解闷,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李珊告诉记者,今年元宵节,她和同事从采购食材到包制汤圆亲力亲为,精心准备了豆沙、黑芝麻等不同口味的汤圆。
节日为老人送上腊八粥、汤圆等
“有老人腿脚不便,不能来居委会现场一起吃,我就将汤圆送到老人家里,每一碗都有十几个热乎乎的汤圆呢,老人们可开心了。”那天,李珊在单元楼里跑上跑下,为5户老人送上了暖心的节日祝福。
定期到老人家中检查安全隐患
李珊正在整理书法班居民们的作品
她还积极链接社区资源,邀请曾获市级书法奖项的退休居民担任书法班老师,每周三为社区里的老年居民教授书法。自去年6月以来,书法班已成功举办约60场,惠及社区中老年人600余人次,大家在这里不仅能学到书法技艺,还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书法班
从节日送温暖到日常细照料,从生活帮扶到精神滋养,李珊用她的细心与耐心,让奔波者有了歇脚的港湾,让独居者感受到家的温暖,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关怀,正是基层治理最动人的表达。
在社区巡查时陪伴老人
主动作为解民忧 未诉先办显担当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和纠纷,李珊坚持主动巡查、提前介入,用敏锐的观察力和真诚的沟通,让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做到了将“接诉即办”转化为“未诉先办”。
今年4月的一个大风天,李珊在居民群里看到有住户反映闻到糊味。她立即放下手头工作,挨家入户排查,当发现是居民在室内烧烤时,她第一时间制止,并耐心讲解室内烧烤的危险性,将消防隐患遏制在了萌芽状态。
入户查询糊味来源
噪音扰民时,她采用“十字花”入户法,在了解情况的同时,宣传噪音防治知识,引导居民自觉遵守相关规定;楼顶漏水时,她协调物业和业主共同商讨维修方案;群租房违规隔断时,她既坚持原则拆除违建,又帮助租户妥善安置……
拆除群租房隔断
李珊以主动作为的担当和春风化雨的智慧,将“未诉先办”从口号变为实践,在她的网格里,矛盾少了、笑声多了,抱怨少了、理解多了,社区一步步成为充满温情与信任的和谐家园。
晨光熹微到夜幕低垂,李珊用脚步丈量社区,用真心温暖民心,这位扎根基层2000个日夜的共产党员,将“为人民服务”写进了她社区工作的每一处细节。她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奋斗篇章,正是千千万万社区工作者的奉献缩影。
文/王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