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小关街道筹建50周年与建党104周年的荣光时刻,街道圆满举办青年干部演讲比赛暨首期“青年说”培训班。来自街道机关、事业单位的11位青年干部同台竞技,以演讲为媒、以初心为笔,共叙五十载奋斗征程,共绘新时代使命担当。
为充分展现青年干部风采,深度解码奋斗故事背后的精神内核,“今日小关”公众号特别推出青年干部演讲风采展,邀请大家共同感受那份扎根基层的热忱、服务为民的初心,以及推动小关街道迈向下一个辉煌五十年的蓬勃力量!
今天关关带大家走近
一等奖获得者李录佳
看看她分享了哪些精彩故事
做长期主义者
五十年光阴流转,一粒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从1975年德清路街道革命委员会筹建起步,小关街道走过了不平凡的半个世纪。
在这片热土上,一代代建设者用行动诠释着“长期主义”的真谛——那是在时光中深扎根系的坚韧,是接力奋斗的执着,更是将平凡点滴汇聚成非凡成就的信念。
翻开泛黄的记忆,老一辈居民眼中,昔日的小关街道远非今日模样:道路不畅、违建丛生、环境待整。但正是怀着“让生活更好一点”的朴素愿望,初代小关人勇立潮头。
他们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浪潮中,推动生产联社向经营服务型实体转变,搞活经济。
他们以非凡决心优化城市环境,强力推进“拆、建、管、治”,成为北京市“第一个无违法建设街道”“第一个实现辖区主要大街全部亮丽”的街道,将文明卫生的基因深深植入街巷肌理。
他们更以战略眼光紧抓北京申奥契机,打造小关奥林匹克文化广场与四条奥运景观长廊,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
他们或许未曾言说“长期主义”,却用实干为街道的未来埋下了生机勃勃的种子。
“长期主义”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小关人身上薪火相传。2022年7月加入街道的年轻干部李录佳,初入基层时也曾如一颗飘摇的种子,面对纷繁的群众诉求和工作挑战,有过迷茫与困惑。
在领导和前辈的鼓励下,她开始在实践中摸索成长,从手忙脚乱接听居民电话、处理公文,到创新建立高效电子台账,从对会议流程一窍不通,到能独立完成会务安排,从接待居民时的紧张,到学会先递上一杯热水、耐心倾听心声……
每一次跌倒后的爬起,每一次难题的解决,都是根系向土壤深处的一次有力探索,是“战略耐性的沉淀”,是“无声成长的拔节”。
站在50周年的新起点,面对“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时代课题,小关人再次展现出“一群人并肩作战的浪漫”。
年初策划小关好“市”暨关情羽谊活动,突破传统市集模式,创新融合“便民市集+体育赛事+企业联盟发布”。
小关好 “市” 成功举办的背后是领导班子精心调度部署,经济专班反复打磨方案,市民活动中心设计赛程,党群办对接宣传,各部门、各社区踊跃参与。
活动当天,40余个便民摊位服务贴心,健康义诊火爆,消费优惠吸睛,49支羽毛球队激烈角逐、挥洒汗水。活动结束后,一位工作人员边整理物资边笑着说:“今儿人气这么旺,明天我七点半就来占C位!”这份热忱与担当,正是小关力量最生动的写照。
五十载风雨兼程,小关街道已从幼苗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
从参与奥运筹办到传承“双奥”精神推动双奥会客厅建设,从养老照料中心标准化起步到探索打造惠新里社区服务综合体,从爬楼入户手写台账到“e关通”信息系统与综治中心数据联通……
变的,是越来越便捷、美好的生活;不变的,是街道人长期扎根基层、服务为民的赤诚初心。
大家深知基层工作少有聚光灯下的高光时刻,有的是24小时待机的值班电话,无需华丽词藻堆砌的汇报,却能用脚步丈量出民生的温度,也许一生默默无闻,但每一位小关人都坚信,当白发苍苍回望时,可以骄傲地说:这片2.58平方公里的土地,正因为有我们这一代人的坚守与耕耘,而变得更好了一点点。
这“一砖一瓦的默默耕耘”,正是对“长期主义”最朴素的诠释。
正如《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信念
“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对小关人而言
长期主义并非重复惊天动地的大事
而是将一件件
关乎居民冷暖的小事做到极致
看着商务楼宇、医院
学校、公园等图标
一点点清晰起来
李录佳深深感悟到
五十年前
有人在这里埋下第一粒种子
五十年后
我们已是前人种下的树
也终将成为后人眼中的林
未来也将继续
以深扎的坚韧与向阳的姿态
让每一个平凡的工作日
都成为小关街道
茁壮生长、生生不息的年轮
共同书写
下一个五十年的精彩篇章
更多风采展示
且待后续追踪
来源 | 小关街道党群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