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为钥启新程 校地企联动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和义街道2025年“学子回家·创智和义”人才计划正式启动
2025-07-12 13:1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如何建立健全人才工作“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体系,考验着基层治理的智慧与魄力。7月11日,丰台区和义街道正式启动2025年“学子回家·创智和义”人才计划,该计划以“聚人才、助成长、优服务、促发展”为主线,将青年需求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深化校地合作、科技赋能与产业创新,打造聚才引才“强磁场”,构筑近悦远来“温馨港”。

丰台区“数智合成生物基地揭牌

多方携手共拓未来食品产业新赛道

活动现场,丰台区“数智合成生物基地”揭牌。据悉,该基地作为丰台区“一园八基地”之一,以首农发展创新科技产业园作为主要载体,依托丰台区未来发展特色产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动“合成生物+人工智能”交叉融合创新和产业创新。基地将发挥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资源优势、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的创新优势,围绕细胞工程和合成生物等领域,建设细胞培育肉、微生物蛋白肉、新蛋白食品创新研发平台,打造合成生物技术和产业的创新生态。

随后,北京工商大学与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丰台区“数智合成生物基地”,积极开展项目合作、技术委托以及社会服务等工作,建立在科技创新、学术交流、成果共享、科学普及等方面的互动和保障机制,共同申报和开展相关科研项目,定期举办科技成果和服务展示推广等活动。

“未来,我们将依托各自优势,加速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强化项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实效,构建长期稳定、全面高效的战略伙伴关系。我们也支持北京工商大学的教师和学生以各种形式,参与区街两级的‘学子回家’就业创业活动。”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邓祥征说道。

“和义街道将全方位支持并服务首农发展科技创新园区‘数智合成生物基地’建设,通过构建全周期服务保障体系、优化创新生态链等举措,助力其打造地标性合成生物孵育基地。”和义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去年5月,丰台区发布了《支持未来食品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措施》),旨在集成资源、培育生态,推动未来食品产业加速发展。如今,丰台区“数智合成生物基地”揭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思政实践基地”揭牌、北京工商大学与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同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一批未来食品领域的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力量将进一步聚集成势。

“合成生物是未来食品产业的‘新赛道’,和义街道拥有首农发展创新科技产业园等优质载体,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首农食品集团产业优势、科技优势、营销体系优势以及首农发展科创服务平台的孵投联动优势,携手区街两级共同打造‘科研孵化平台、产业协同平台、政策赋能平台’,共同探索‘基地+基金’‘研发+场景’等创新模式,将‘数智合成生物基地’打造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标杆,在和义这片创新的‘沃土’上培育出更多‘中国芯’食品科技成果。”首农食品集团党委常委、工会主席郑立明在发言中说道,未来将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设立联合实验室,聚焦基因测序、微生物工程等前沿领域,为青年学子提供“揭榜挂帅”的实践机会,撬动“人才—产业—城市”的良性循环。

校地共建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学子回家·与美同行丰彩城市艺术季合作项目正式启幕

活动现场,和义街道依托清华大学“初心服务站”平台,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正式启动“学子回家·与美同行”丰彩城市艺术季合作项目,搭建了校地联动、多元共建的城市艺术实践平台,在文化脉络梳理、公共空间艺术化改造等方面注入高校专业力量,助力南中轴地区高质量发展。作为北京市首个清华大学“初心服务站”落地单位,和义街道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再上新台阶,共同描绘基层治理的亮丽“丰”景,打造具有和义特色的城市美学新标杆。

据悉,自2023年建站以来,已有数批清华学子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完成全区首个街镇级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形成多份高质量调研“微提案”、开展“就业实践”和系列宣讲等活动,其中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合作课题成果《构建“信息+行动”双界面协同机制 打造“善治和义”基层社会治理新“枫”景——以和义街道办理不动产登记诉求为例》获评2024年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

“在和义,学生们真切感受到‘回家’般的温暖。未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将进一步推动校地合作成果转化,促进城市面貌的‘微更新’,美化生活环境,提升地方人文品质,让学术智慧与基层实践同频共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研究生工作组组长丁荭说道。

和义街道持续深化拓展“初心服务站”校地共建平台内容,组织清华学子围绕数字赋能、接诉即办、政务服务、产业发展、城市管理等领域开展岗位体验、社会调研,直面治理难题。

青年友好生态场景清单亮相

4大模块、20 个特色场景构筑人才全周期“服务圈”

开设“和义大讲堂”、打造“同心和义”专家服务站和“先丰港”人才会客厅、设置街道“先锋”政务场景体验、推出航天科创研学营项目、举办“学子回家·职引专列”……活动现场,和义街道发布了青年友好生态场景清单,围绕“聚人才·学子回家”“助成长·创智先锋”“优服务·暖驿港湾”“促发展·场景赋能”4大模块,精心打造20个具体场景,为青年人才提供从岗位实践到场景赋能的全周期支持。

“街道围绕科技创新、实习实践、人才共育等领域,统筹资源,搭建平台,正以‘引育留用’组合拳构建地区人才服务活力圈,为青年人才搭建舞台、暖心护航,让青年人才在这里安心扎根、茁壮成长,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义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博涵表示。据悉,街道还同步完善“人才服务专班”与“1+1人才服务专员”机制,为企业发放“人才服务联系卡”,形成“需求收集—精准对接—跟踪反馈”的服务闭环。

多元智慧城市场景助力信息化治理

青年牵手“银发族”共促数字素养提升

整合辖区2621路视频资源,汇聚人口、经济、政务服务等近22万条数据信息,开发8类AI预警场景,部署100个智能分析点位……这是和义街道建设的集数据汇聚、智能发现、分析预警、综合指挥、闭环处置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指挥中心,是打造智慧城市场景开放街区、创新打通“人感+物感”相结合的路径,提升了街道治理的智慧化、信息化水平,推动了城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发现转变,实现城市治理要素的全面智联协同。

同时,街道与清华大学硕博学生团队依托“初心服务站”平台,深度合作“AI+政务”项目,打造“和小智”AI智能体,开发24个政务办公常见场景,初步实现会议纪要生成、公文润色、政策实施评估等部分办公场景的应用。

作为凭借深入细致的调研、精准有效的施策方案从“青创北京”2025年“挑战杯”“青砺基层”社会治理专项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专项赛“擂主”称号的学生团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青砺基层”社会治理专项赛的学生团队代表在活动现场展示了青年赋能老年人数字素养的生动实践,通过深入街道、社区调研,全面探究并提出老年人数字素养提升路径,即打造“街道统筹—高校执行—企业协同”的长效机制,构建“需求诊断、课程设计、服务供给、效果反馈”四维帮扶体系,利用“和美义工”志愿服务品牌,带动高校发挥青年志愿者资源优势,实现青年助力老年人数字素养的提升。

近年来,和义街道通过“学子回家”行动与“创智和义”人才计划,与清华、农大、首经贸、北工商等高校建立共建关系,吸引学生实践达660余人次,培养60名地区青年人才,邀请43位专家学者组建“导师智库”,开设23节“创智和义讲堂”精品课程,组织12次外出学习调研,发放110余张人才服务卡,解决企业、人才各类发展诉求百余项,将人才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在一系列举措推动下,和义街道未来食品、商业航天、智能应用三个特色产业快速集聚,辖区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增长9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实现全域人才集聚与地区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和义街道的人才工作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丰台区委副书记蒋达峰表示,“希望和义街道紧抓南中轴地区发展重大机遇,以‘服务+实践+产业’为关键抓手,深化校地企协同,加速将人才的‘关键变量’转化为产业跃升与区域发展的‘最大增量’,让‘学子回家’成为丰台引才聚智的金字招牌,让‘创智和义’崛起为南中轴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来源 丰台区融媒体中心

丰台时报

通讯员 周爽爽

记者 姜欢


作者:

北京丰台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