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修车摊 社区温情驿站
2025-07-14 17:5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闫师傅正在帮居民配钥匙

修车、配钥匙、补鞋、修拉链,这些“小修小补”的便民服务点,不仅解决了居民的生活琐事,更承载着社区里的温暖记忆。在广外街道荣丰小区便民服务点,总能看到闫师傅(闫宝恩)忙碌的身影。他用自己的双手,将一个小小的修车摊经营成温情驿站。

暖心服务

扎根街角的“万能师傅”

盛夏午后,荣丰2008小区西二门口,马路边铁栅栏下,一个不大的便民服务点成了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几把小折凳,一辆正等待检修的自行车。工具箱、零件盒整齐地码在服务点的台子上,服务点挂着牌子,“便民修理——自行车、电动车、配钥匙”,服务电话清晰可见。

闫师傅坐在折凳上,双手麻利地拆卸着自行车轮胎,打气筒、螺丝刀、钳子和一盒盒备用零件摆放在地上。“这后轮有点问题,天儿这么热,您先坐着歇会儿,马上给您修好!”闫师傅一边干活,一边招呼着前来修理的居民,汗水顺着鬓角滑落,他只是随手一抹。

一下午功夫闫师傅没闲着,有来修车的、配钥匙的、补轮胎的,闫师傅总是耐心地帮他们修好。在居民眼中,闫师傅是“万能师傅”,不仅会修车、配钥匙,还会修鞋、修拉链,什么“疑难杂症”都能解决。不论盛夏酷暑还是寒冬腊月,他的身影始终出现在这个不足两平方米的小摊前。“上次电动车突然没电了,正赶着接孩子放学,幸亏闫师傅帮我查线路,不一会儿就修好了。”一位年轻妈妈笑着说,“闫师傅常说‘小摊虽小,咱服务不能打折’。”

闫师傅腿脚有些不便,但这些年来,他一直坚持每天工作。有时天还没亮,居民打来电话求助,尽管腿脚不便,但他仍及时赶来。有时刚收摊回家,又被叫回,也毫无怨言。如果是老人、残障人士和儿童来修东西,他坚持不收钱。有时候,外卖小哥也常来这里补胎,闫师傅总是顺带帮他们检查刹车,“你们骑得多,刹车一定要灵,天热的时候车也容易出毛病。”这一句句叮嘱,像家里长辈一样亲切。

精准解需

让小修小补在社区安家

记者了解到,闫师傅从2017年开始就在荣丰北社区附近修车,最初在西门外的小路边,算是流动摊点。随着城市管理越来越规范,背街小巷禁止占道经营,因此摊点急需一个合规又便利的固定场所。

社区很多居民早就离不开这位“万能师傅”,大家修车、配钥匙、修鞋的需求很现实,很多居民希望社区帮忙解决闫师傅的摊点问题。社区党委了解到居民的呼声后,积极与物业和开发商协调,帮闫师傅在西二门门岗里边找了一个小棚子,搭建起便民服务点。这里不仅有遮阳棚、电源,还有基础的桌椅和设备安置空间。摊位虽然只有一两平方米,却让小修小补有了“家”,也让闫师傅可以安心为居民服务。

“社区为了大家方便,帮助联系物业、开发商,把小摊安排在门岗附近。这样不但能规范管理,还能满足居民的实际生活需求。”社区工作人员说道。

闫师傅的身份不只是维修师傅,还是一名志愿者,像学雷锋日、志愿服务日,闫师傅都会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免费为居民修车等。社区有值班站岗等任务,他也会主动响应,参与其中。有一年夏天,社区开展消防安全宣传,他和工作人员一起为居民检查电动车安全、普及日常维修知识。“闫师傅可不只能修车,也是咱们社区公益活动的热心人。”熟悉他的居民提起他都竖起大拇指。

“有了服务点后,社区也没放松管理。”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我们经常去看望他,提示他注意服务点周边的卫生。到了夏天,还会送点防暑降温的用品,让他能够安心为居民服务。”

近年来,广外街道持续推进“15分钟生活圈”建设,规范小修小补便民服务点,既保留了城市的烟火气,也提升了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水平。现在,像闫师傅这样的小摊已融入了社区服务体系。居民们修车、配钥匙再也不用跑远路,老人孩子出门遇到小麻烦,有“万能师傅”随时帮忙。

“夏天这么热,闫师傅每天准时在摊点,大家都说很方便。”社区居民李阿姨表示,“我们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小修小补摊点,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记者付善元文 姜灏摄


作者:

北京西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