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纪念王杰牺牲60周年
1965年10月,济南军区装甲兵在坦克乘员教导团举办王杰事迹展览,相关工作人员合影(前排左二为傅庆徐)
7月13日,英雄王杰牺牲60周年的前夕,我拨通了江苏常熟市傅庆徐老人的电话。这位9旬老兵曾是王杰生前所在坦克二师政治部干事,当年全程参与了王杰英雄事迹的调查与整理工作。
傅庆徐,江苏常熟人,1936年1月出生,15岁投身军营,19年戎马生涯中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1次。1969年因极左路线影响,他因家庭社会关系问题被复员,直到粉碎 “四人帮”后,才得以落实政策恢复干部身份。
傅庆徐向作者讲述整理和宣传王杰的前前后后
曾经一个时期,有的媒体上出现一些捕风捉影、胡编乱造的文章,并且指向了王杰。譬如1987年某媒体刊登的《“王杰事件”始末》,失实达14处:“工兵营党委会上有人怀疑王杰因为没有入党而自杀;有人怀疑王杰制造事故报复部队;王杰写了‘23本日记’”……再譬如,2009年9月,某晚报刊登《喝下我的西瓜汁,王杰醒了》说,“王杰1965年7月训练民兵受伤后,被直升机运到青岛401医院抢救。当时王杰大小便不通,饮食不进,喝下孟宪礼的越冬西瓜汁,令已昏迷多日的英雄睁开了双眼,让他的生命又延续了好多天”。还譬如,《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王杰险遭不白之冤》《久远的爆炸》《王杰被确认为革命烈士始末》《“两不怕”王杰——险些被误会和埋没的英雄》等,漏洞百出,荒诞不经。
这次见到傅庆徐,他给我详细介绍了这些年他们一群老同志为维护王杰英雄形象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他们是亲历者,他们的解读最具冲击力。以王杰入伍4年写了23多本日记为例,傅庆徐说,纯属凭空捏造!1965年8月坦克二师首次打印王杰日记时,就是我负责校对的。那本日记从1963年1月写到 1965年7月13 日,共计10万余字。当年9月师政治部让我筹办王杰烈士事迹展览,到工兵一连征集遗物时,又发现他入伍前后的两个小本上有11篇日记。我清楚记得王杰日记只有一大本加两个小本。要是真有23 本,入伍4年里他难道什么都不干,整天光写日记?”
傅庆徐对那些戏说丑化英雄的信口雌黄,逐条进行有理有据的驳斥和澄清,并将和原济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秘书王洪才联名撰写的关于英雄王杰宣传来龙去脉的相关材料发给我。期盼我这个曾经的军报记者能够发挥作用,提供帮助。我多方了解情况,并跟踪调查采访,于2018年6月10日在雷锋杂志微平台发表诸位亲历者对英雄王杰的深情回忆,中国军网、新华网等相继转发,在王杰的老部队和战友中引起强烈共鸣。傅庆徐打电话,用颤抖的声音对我说:我们坦克二师的老同志都十分感谢你,将事情的真相发了出来。不然,我们对不起王杰,对不起老部队。我诚惶诚恐地说:老首长们为宣传王杰、维护英雄形象殚精竭虑,功不可没,令人敬仰。
上海某报刊发的关于王杰的报道漏洞百出,
傅庆徐一一标注并给予纠正
13日傍晚,傅庆徐通过微信发来原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上将回忆英雄王杰的书稿片段。朱文泉上将和王杰同年同月生,同年同月入伍,曾任坦克二师师长,对英雄王杰和老部队有独特的感情。他写道:“我亦建议有条件的先读读2018年6月11日,新华网转发王杰事迹调查组成员王洪才、傅庆徐(文),解放军报《离退休生活》栏目主编卜金宝整理的“关于当年英雄王杰宣传的来龙去脉——兼诘问《‘两不怕’王杰,险些被误会和埋没的英雄》”一文,读此文有醍醐灌顶、端本正源的作用。朱文泉上将书稿的一章就是《追思王杰》,他请同为坦克二师老同志的傅庆徐帮助把关……
朱文泉上将文稿
朱文泉上将作风十分严谨,他和傅庆徐同为王杰英雄行为的见证者。1965年7月14日,师工兵营一连班长王杰在江苏邳县执行训练民兵任务,在炸药发生意外爆炸的危急关头,毅然扑上炸点,用身体掩护了在场12位民兵和人武干部,英勇牺牲。那天正值朱文泉调到师司令部作训科后第一次值班。他接到工兵营副营长许希仁在出事地点通过地方邮局打来的电话后,立即向正在开会的师长杨金山报告。当天师里就将情况上报济南军区装甲兵,并派政治部主任刘德一前往事发地查明原因。接着,济南军区、军区装甲兵、坦克二师组织4人组成的王杰事迹调查组,坦克二师政治部派傅庆徐参加。在深入工兵营、连和民兵班的调查中,傅庆徐被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震撼。王杰牺牲后,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一本厚厚的日记本。8月,按照济南军区“一字不动,一篇不删”的指示,傅庆徐负责校对打印王杰写的10万余字日记全文,报送领导机关,下发所属部队。他先后在徐州、济南、北京参办王杰事迹展览。1965年10月底解放军报、人民日报连续刊登《王杰日记摘抄》。11月,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陆定一等领导人为王杰题词,神州大地掀起了学习王杰的热潮。
……
这些年,为维护王杰的英雄形象,傅庆徐先后与北京、徐州、济南等地老首长、老战友联系。撰稿请老首长审阅,向老战友征求意见,或联合署名发表文章。在常熟档案馆馆长沈秋农和常熟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周文晓的支持帮助下,2007年《江南晚报》《大江南北》等报刊分别刊登了《王杰战友呼吁,别再戏说烈士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战士王杰》。常熟电视台为傅庆徐拍了有关宣传王杰事迹的专题片《为了42年前的一句诺言》并按期播出。之后,相继在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等播出。
傅庆徐给我讲了一个特别感人的细节:2017年12月14日晚,王杰生前部队的战友在《新闻联播》节目中看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王杰生前所在连队的新闻。习近平说:“我小时候就知道王杰的故事,王杰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强调,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王杰日记“牢记: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展板前,他说:这“三不伸手”是一面镜子,共产党员都要好好照照这面镜子。大家看后欢欣鼓舞,立刻电话相互转告,有的战友反复看了几遍,第二天又找来《解放军报》阅读。时任坦克二师政治部副主任、原武汉军区装甲兵政委郁萍身患重病,住在武汉总医院重症监护室,不能讲话。傅庆徐把喜讯写信告诉他,他夫人来电话给傅庆徐说,老郁看信后激动得泪流满面,久久地把信放在胸前。
末了,傅庆徐动情地对我说:王杰的“一心为革命、两不怕、三不伸手”,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无价的精神财富!作为王杰英雄行为的见证者,王杰日记的整理者,当年宣传王杰的亲历者,我们这些老同志有义务也有责任,为宣传英雄王杰鼓与呼。”
供稿:卜金宝
相关链接:
傅庆徐:1936年生于江苏常熟市。1951年7月从省立常熟中学进入军事干部学校,学习期满后被分配到某坦克二师政治部工作。1958年创作《将军当兵》连环画。1965年该师王杰英勇牺牲后,奉命参与采访整理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事迹,并在徐州、济南、北京多次参办王杰烈士事迹展。转业后,1978年创办常熟工艺美术职工大学,2013年10月被表彰为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卜金宝,二级英模,全国老兵宣讲团成员,雷锋杂志社雷锋宣讲团团长,原解放军报社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