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师生社会实践团寻访“幸福河”,助力基层智慧治水
2025-07-16 15:2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近日,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陕西省汉中市与安康市旬阳县,踏上了“寻访幸福河”的汉江之旅。团队成员深入汉中与安康旬阳,亲历汉江源头生态、体悟基层治水艰辛,并运用计算机专业所长,为智慧治水、护水建言献策,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在汉中市,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师生实践团队走进了汉江综合整治及推行河长制的示范段项目——天汉湿地公园。天汉湿地公园位于汉中市中心城区段,秉承防洪保安、水保生态、水资源保护的水利功能,形成了一江两岸三段九区的景观布局。

汉中市一江两岸开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干部冯旻介绍,汉中市探索“柔性治水”,依水就势,利用弃料砂石堆砌成江中绿岛,将地势缓坡改造为缀花草坪,培育种植本地植物,最大限度地以原生态、低能耗建立起人水和谐的生态系统。

“我们看到石门水库承担着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多重使命,深感应该学习好理论知识,将来为修建大国重器贡献自己的力量。”实践团队一位队员说。

在旬阳县,队员们拿起工具,与当地的护河志愿者一同参与河道巡查与垃圾清理。全国“十大最美河湖卫士”、74岁的王孝文老人是志愿者中的一员。“能为子孙后代守好门前这条河,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王孝文老人说。

实践团还来到陕西省水利厅河湖运行处进行深入的交流调研。河湖运行处王剑以详实数据和鲜活案例,为队员们揭开了陕西治水的立体图景,并针对五级河长制的运行情况展开介绍。他表示:“河湖长制虽已基本实现有名、有实、有能、有效,但基层仍面临三大难题,即山间河道盲区多监测难、部门间协同数智化水平不足、村级河湖长和民间志愿团体反馈渠道不够畅通。”

这些痛点问题点燃队员们的科研热情。他们结合在源头、湿地、水库、基层的实践体验,围绕“科技如何赋能河湖治理现代化”这一核心议题,与水利专家、管理者展开了探讨。他们发挥学科优势,围绕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基层水利保护智能化水平,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参考建议。

实践期间,北京邮电大学与陕西水利博物馆共同签署了《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协议书》,并为基地揭牌。未来,基地将成为北邮学生持续关注汉江文化、研究水问题、贡献科技智慧的重要平台。

(采写:赵翩翩;通讯员 王菀莹 苏君兰;学校供图;编辑:张娜;复审:李继君;核发:冉阳)


作者:

现代教育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