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平桥街道在多个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活动,让辖区居民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社区生活添彩。
掐丝珐琅手工体验,传承古老技艺
在莲花池社区和东管头社区,居民们参与了掐丝珐琅手工体验活动。“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其历史可追溯至元代,明代景泰年间更是达到鼎盛,是我国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活动现场,指导老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掐丝珐琅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随后,居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纷纷动手尝试制作掐丝珐琅作品。大家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将铜丝掐成自己想要的形状,再用小铲子将珐琅釉料填入铜丝围成的空隙中。虽然初次尝试,但居民们热情高涨,互相交流制作心得,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
青花瓷贴片创作,感受古典之美
太西里养老驿站里,“青花瓷贴片实验室”上线。辖区居民“祖孙同框”,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动手制作青花瓷贴片,大家挑选各自喜欢的贴片,构思它们的组合方式,再小心翼翼地粘贴固定,创作属于自己的艺术品。没有固定的模板,没有严苛的要求,大家完全凭借自己的心意与灵感,将零散的瓷片拼凑成独特的画面。拼贴的过程中,一老一小不时交流灵感心得,这温馨画面比青花瓷本身更动人。
制作非遗吉利灯,点亮美好愿望
首威社区请来了吉利灯非遗传承人马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吉利灯的历史渊源和制作方法。吉利灯是流传百年的传统手工艺品,灯体造型精巧,纹饰多为吉祥图案,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马老师现场展示了吉利灯的制作工序,从纸板压制、拼接到装饰灯穗,每一步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居民们看后纷纷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拿起材料开始动手制作。大家小心翼翼地弯出灯架形状,再用胶水细心裱糊。经过大家的细心制作,一盏盏色彩鲜艳、造型别致的吉利灯陆续完成。当灯光透过彩纸亮起,温暖的光晕映照着每个人的笑脸,大家纷纷举起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分享着成功的喜悦。
中药香囊制作,传承健康文化
丽湾社区二楼活动室热闹非凡,居民们在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亲手制作中药香囊,感受中医药文化的深厚智慧。居民们一边精心挑选艾草等天然中草药,一边热切交流制作心得,现场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气。不少居民表示,这是他们首次亲手制作香囊,既感到新奇又充满成就感。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专注“工作”,许多家庭还互相交换创意灵感,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洋溢着浓厚的亲子温情与邻里情谊。
“国潮皮影”制作表演,光影里的文化穿越
“皮影戏诞生于西汉,盛于唐宋,被誉为‘电影的始祖’。”7月11日,太东里社区25组家庭齐聚一堂,共同赴一场“国潮皮影”嘉年华。活动现场,大家纷纷发挥创意,将传统皮影工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国潮皮影”作品。随后,社区工作人员把专业摄影灯改成“手机+手电筒”组合,幕布瞬间变身温馨小舞台,小朋友们纷纷拿起自己制作的皮影上演小剧场,《三打白骨精》刚落幕,《黛玉葬花》就“接档”开演,现场掌声、快门声此起彼伏。
一直以来,太平桥街道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在各个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让古老技艺在现代社区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未来,街道将持续发力,不断挖掘非遗文化内涵,创新活动形式,让非遗文化在社区落地生根,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来源 丰台区融媒体中心
丰台时报
通讯员 付华
编辑 袁阳
审核 赵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