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首届“京蒙校长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举办。论坛以“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小学育人模式的校本探索”为主题,来自北京与内蒙古两地的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及幼儿园园长共同探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校长的责任和使命。
本次论坛由北京基础教育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卓越校长书院,以及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王东教授介绍了举办论坛的背景和初衷。2024年11月,教育学院组织13位北京中小学校长赴呼和浩特市开展驻校研修,开启了京蒙两地校长跨区域交流合作的序幕;今年6月,教育学院再次组织9位北京中小学校长带领干部教师团队赴呼和浩特市开展驻校研修,深化了京蒙教育同行的交流。为了进一步推动京蒙教育合作,加强两地校长、教师和学校的深度联结,打造两地教育交流的新平台,“京蒙校长论坛”应势而生。
本次论坛设“办学理念和心得”“课程与教学改革”“教研与教师发展”三大单元,京蒙两地校长们分享了自己的办学主张,畅谈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基础教育学校校长的使命和责任;探讨学校课程方案的制定、特色课程的开发、课程的评估等话题;同时,论坛还聚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AI赋能教研模式等议题做了分享。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张爽在点评时表示,在办学的过程中,每个人都知道文化非常重要。校长带领团队构建了一套系统性的表达,但是我们要思考,在学校内,这些文化是校长和几位副校长所坚持的,还是已经成为学校里所有办学主体和教学主体,甚至利益相关者的深度共识。同时,我们还要思考,在学校里构建的关系是连接的可能性,还是关系的生长性。“我们邀请校长们不断分享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是希望伴随着办学经验和带队经验生长的同时,校长可以持续保持反思、阅读、思考和研究。您会发现,每次讲出来的样子可能不同,甚至原来讲的概念可能会带来新的内涵。”张爽说。
值得关注的是,当天,北京市顺义区东风小学校长王阔带领学校团队成员一同参与了论坛。其实,这也正是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组织校长培训的一大特色,此前北京校长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时,校长们就带着团队一同参与驻校研修。“去内蒙古研修规定可以带3到5人,我顶格带了5个人。”在王阔看来,这是一个机会,不仅给予他个人,也是团队成长锻炼的好机会。他精心挑选了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和分管不同工作的干部教师。而驻校研修的这种形式也给了王阔启发,他打算后续在东风小学教育集团五个校区也开展这样的培训,让集团内的老师们真正走到其他校区进行交流学习。
在驻校研修期间,双方碰撞出很多火花。东风小学教育集团裕龙第二学校副校长李阳阳告诉记者:“刚刚接到驻校研修活动的通知后,王阔校长就让老师们制定了计划。我们研究了培训通知,根据通知的要求进行方案设计。后续经过线上交流,了解了对方需求后,我们又进行了修改,一共出了4版计划。”她表示,在这期间,老师们帮助新城区东门外小学梳理学校文化,碰撞出很多火花。“与其说是北京校长老师给内蒙古老师送去教育经,不如说我们的收获更大。”李阳阳说。
“服务基础教育是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社会使命,组织北京校长赴内蒙开展驻校研修,是教育学院探索校长培训模式的创新举措,在提升北京校长专业素养的同时,也促进了京蒙两地教育合作。”张爽表示,“京蒙校长论坛”的举办,是将跨区域的教育合作与交流推向制度化。首届论坛的举办,有效凝聚了教育共识、碰撞出了创新思路,对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探索中国特色育人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采写:张广林;学校供图;编辑:邓丽;复审:李继君;核发: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