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领导、各位诗友,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这个讲坛以“诗词助力城市IP”为主题,主题表明,我们聚焦的不是诗词本身,即不是谈论诗词创作、诗词评论、诗词精品等问题,更不是谈论诗词的练字、手法、意境等更加微观的诗词艺术问题,而是谈论诗词怎样为城市IP给力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发挥诗词的服务功能的问题。这是一个重大问题!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重大问题?这涉及诗词有什么用、如何发挥诗词作用的问题。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我们就能搞清楚诗人的责任、诗词工作的意义,从而更清楚诗人应当写什么、诗词工作应该如何开展等一系列问题。
那么,诗词有什么用呢?
首先,对作者来说,诗词用处很多,例如,丰富生活、记录经历、抒发胸臆等,我概括为记事、抒情、言志、喻理、议政这五大功能,这些功能我合称为“表达功能”。
其次,对读者来说,诗词用处也很多。如诗词使读者愉悦、感慨、悲伤、激奋等。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习近平总书记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诗词的这些作用告诉我们,诗词具有“感发功能”,使读者产生感受、感动、激发,发生改变或转化。至于孔子所说的“兴观群怨”这四项功能,应该既包括诗词读者,也包括诗词作者。
再次,诗词无论写什么题材,不外乎三大类:自然界、社会生活、人的精神世界。以大自然为题材,就有了山水诗、咏春诗、节气诗等;以社会生活为题材,就有了田园诗、边塞诗、爱情诗、送别诗等;以人们的精神世界为题材,就有了抒情诗、言志诗等,这类诗往往与前两种诗相交融。自然界、社会生活、人的精神世界就这样被反映在诗词里。因此,诗词具有“反映功能”。
诗词的作用是与生俱来的、而且最初是自发产生的。有诗词就有作用,诗词本身就是适应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当诗词及其传播手段发展到一定阶段,且当人们感受到诗词的作用时,就开始传给亲友、教育后代,以至逐渐被用于小说、戏剧等文艺作品,以刻画人物、烘托主题、提炼要义;被用于书法创作、装饰厅堂、美化环境;被用于推介景点、塑造城市形象等。这些现象让我们看到了诗词除了具有表达功能、反映功能、感发功能外,诗词还具有“服务功能”。
服务功能是诗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功能,但诗人写诗时自己未必能感受到,甚至也没有想过。李白哪能料到,因为他写了“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安徽宣城的桃花潭成了旅游热点;白居易也想不到,他的《长恨歌》已经成为西安长演不衰的著名旅游演艺。崔颢的《黄鹤楼》让武汉黄鹤楼名扬四海,张继的《枫桥夜泊》让苏州及其寒山寺妇孺皆知,刘禹锡的《乌衣巷》使南京秦淮区的一个古巷声名大振……诗词的服务功能早已在无人启用的情况下自动大显身手了,且成效惊人。这些年,重庆人抓住“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成都人抓住“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蜀相》),洛阳人抓住“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扬州人抓住“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词的服务功能已经被用来推介城市、推介旅游、推介产品了。诗词的服务功能已经被自觉开发利用了。
越来越多的城市不仅大力发掘利用古人诗词来宣传推介本市,而且支持诗词组织邀请诗人写本市景点名胜、写风物人情、写重要活动,宣传推介本市。中华诗词学会这几年每年都应邀指导大量这样的诗词创作或诗词大赛活动。今年以来,中华诗词学会牵手中国文化报业集团、江西省文旅厅开启了“诗旅江西”活动,工作在继续,成效在显现,《人民日报》给力支持报道。同时,越来越多的诗词组织发挥诗词的服务功能,主动组织诗人用诗词为本地山水人文立传、为英雄模范立传、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