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上午,70多岁的王女士攥着写有“周三去社区记忆门诊”的纸片,熟门熟路地来到和平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板电脑上“打地鼠”游戏的音效轻快响起,她专注地点击着屏幕上蹦出的虚拟地鼠,每成功一次,眼角的皱纹便随着笑容舒展开来。五年前确诊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的她,曾辗转于离家一小时车程的三甲医院复诊,从去年开始,王女士定期复查和进行康复训练的地方改为了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忆门诊。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分数记录着她的进步,每一个数字都凝结着社区医生与她共同对抗记忆衰退的努力。
家门口的“记忆方舟”
从筛查到康复的全周期守护
“我最近忘事的频率好像又高了,有时候连自己吃什么药都记不住。”60多岁的李先生是第一次来到记忆门诊,介绍情况的话音刚落,护士便递过一台装有认知评估量表的平板电脑,细致耐心地指导李先生如何进行作答。“您看这张图,能说出这是什么动物吗?”“这个数字序列,您能倒着背出来吗?”看似简单的问答间,一套严谨的筛查体系正在运转——这是北京市“脑健康”筛查项目的社区落地版,通过焦虑抑郁、认知功能、睡眠质量等多维度评估,为每位老人绘制专属的“认知地图”。
筛查只是第一步。和平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23年成立记忆门诊以来,逐渐形成“筛—治—康—教”的管理模式。对筛查出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会启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与非药物干预双管齐下。记忆门诊的康复训练室里,看似轻松的游戏背后藏着严谨的科学设计。“找笑脸兔子”关卡中,病人需在规定时间内辨认细微的表情差异,训练观察力;“数字翻牌”则考验短期记忆。和平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建国解释道:“这些‘游戏’能刺激大脑不同功能区,就像给生锈的齿轮涂润滑油。”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认知障碍患者超过5300万,但由于种种原因,早期就诊率很低。“很多老人以为健忘是自然衰老,直到走失或忘记亲人时才就医,已错过黄金干预期。”李建国介绍道。记忆门诊成立两年以来,和平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医联体医院专家团队定期出诊指导以及与街道、居委会联动,目前已累计筛查5000余人,已有百余名认知障碍患者被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医联体下的“双向奔赴”
三甲医院专家与社区医生一起问诊
作为北京市第一家开设记忆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平里收获了不少关注和支持。2023年9月,和平里中街卫生站携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科孙永安教授阿尔茨海默病团队开设记忆门诊;2024年2月,和平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携手北京安定医院开设心理治疗门诊;2025年4月,中心又引入应急总医院认知方面的专家资源。
这种紧密联动的背后,是和平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破层级壁垒的创新实践。如今,在中心或卫生站的诊室里,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三甲医院专家带着社区医生一起问诊,讲解影像学报告时,会特意放慢语速,用通俗的比喻让患者理解“脑萎缩”的概念;而社区医生则能补充患者近半年的血压波动、用药依从性等细节,谈起药物过敏史甚至比患者本人讲得更加清楚细致。
“社区看诊的最大优势就是‘知根知底’,能看到患者的‘生活全貌’。”李建国回忆起一位被家人带来就诊的老人,在社区医生提及“上次在菜市场迷路”时,才意识到近期有多次独自外出迷路的情况。这种在熟悉环境中建立的信任,让深藏的病情更容易被发现。
“其实我们记忆门诊的很多患者,都是中心或卫生站其他科室的大夫在看诊过程中发现异常推荐过来的。”在完成初筛测评后,转至中心记忆门诊,对于轻度患者,中心提供药物和非药物干预;中重度患者则可以通过转诊送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应急总医院等进行进一步检查,检查后再回社区进行康复训练。
“患者可以先去大医院做核磁、CT这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不了的检查,后续如果需要开药或者进行康复则可以选择离家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站,免去了路上奔波和排队等待的时间。”李建国介绍道。
社区里的“金牌宣讲员”
改变认知、提高认识是关键
“各位叔叔阿姨,记不住事儿不一定是‘老糊涂’,也可能是早期认知障碍的信号……”在和平里街道的各个社区,都响起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生的科普声。墙上的投影播放着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动画,台下老人边听边拿出手机拍照记录。这种“走出去”的宣教模式,是和平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忆门诊的特色之一。2024年,中心医护团队走进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了270余场健康讲座。
“老年人的认知障碍在轻度阶段还可以进行干预,中重度的可逆性其实就很低了,所以提升大众对相关疾病的认知可能是比治疗更重要的环节。”据李建国介绍,和平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开展“脑健康”大讲堂,主动传播脑健康管理理念。同时与居委会联动,通过义诊、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走进社区,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家庭医生们在签约服务对象的微信群对居民进行科普宣传,中心和卫生站还会制作易拉宝放置在诊室,并通过发放宣传彩页等方式将健康知识送到居民身边。“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对于解决老年人的认知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记忆门诊的故事仍在继续。2025年,和平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将记忆门诊服务覆盖到全部6个下辖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更多“时光守护者”将走进胡同街巷,走进家庭,为老人们的认知健康保驾护航,将认知障碍诊疗服务延伸至居民身边的“最后一公里”。
策划:郭佳 郑娜娜
文字:马昕竹
图片:和平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