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合作先锋|从北京西城到青海囊谦,一群医生的雪域守望
2025-07-17 19:2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在广袤的青藏高原腹地,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肩负着使命与担当,跨越千里,从繁华的北京市西城区来到偏远的青海省囊谦县。他们就是——北京市西城区援青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囊谦县人民医院团队。

本期“支援合作先锋”和发改君一起走近这支队伍,去感受他们的医者仁心。

北京市西城区“组团式”帮扶囊谦县人民医院团队(以下简称“帮扶团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精湛技能和无私奉献,为囊谦县的医疗卫生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片土地上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医疗援助之歌。2023年12月,帮扶团队被青海省委组织部、青海省人社厅授予组团式帮扶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院长岑强被授予“组团式”帮扶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岑强为患者安装囊谦县首例临时心脏起搏器

责任在肩

为改善当地医疗条件不懈努力

囊谦县地处青海省最南端,玉树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被称为青海的“南大门”。这里自然风光壮美,但由于地理条件等因素限制,医疗卫生事业曾一度面临诸多挑战。

北京市西城区与青海省囊谦县相隔千里,却因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紧紧相连。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帮扶团队按照“组团式”帮扶“精准、可实现、可持续、有成效”的要求,把改善民生和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作为帮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面对囊谦县人民医院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力量薄弱、医疗设备陈旧、科室设置不完善等问题,帮扶团队积极行动,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一步一个脚印,为改善当地医疗条件不懈努力,最终带动囊谦县人民医院诊疗能力获得明显提升。随着囊谦县人民医院逐步应用了阿替普酶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等34项新技术、新项目,医院收入情况也有了较大提升。

北京西城援青专家主任医师孙利指导规范青年医师病例书写

授人以渔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人才是医疗事业发展的关键。帮扶团队深知,要想真正提升囊谦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水平,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医疗人才队伍。“我们要在这里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岑强介绍道。

如何巩固帮扶成果,确保囊谦县人民医院在人才培养、医疗质量、学科建设等方面有效衔接,是帮扶工作的重要任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扶团队采用“师带徒”的方式,由1位北京来的老师带领3名本地学员,老师督促徒弟备考职业资格证书,全方位提升技能水平。“在进行一些难度不高的手术时,主要由当地医生操刀,北京的专家医生在旁边观察,放手但不放眼。”岑强说,假以时日,本地医生就能够单独进行手术,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就留在了当地。

北京西城援青专家医学影像科主任许华进行“师带徒”授课

囊谦县人民医院先后邀请北京市复兴医院11名专家赴囊谦县开展帮扶指导。2023年,选派17名科室技术人员赴青海红十字医院和北京市复兴医院学习进修。2024年3月,囊谦县、杂多县、治多县、玉树市、曲麻莱县及玉树州人民医院专业技术骨干共11人赴北京市复兴医院进行“双向组团”跟岗学习。多种形式的交流学习,帮助囊谦县人民医院培养了65名专业技术骨干,有效提升了本地医疗人才素质。

神经外科专家王利国成功救治九岁颅脑外伤小姑娘

此外,帮扶团队还注重开展培训,在囊谦县人民医院举办了县基层医务人员急救能力培训班,来自县直医疗机构、十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的医疗人员以及消防队员等250余人参加培训。95%的参训人员在参训后要求继续参加由囊谦县人民医院举办的临床技能培训。据了解,帮扶团队先后开展培训33次,培训达3285人次。

精细管理

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赋能

囊谦县人民医院此前仅有创伤中心、胸部中心、卒中中心、孕产妇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和急诊急救中心,如今,又增添了一个健康管理中心,这离不开帮扶团队的努力。

岑强带领帮扶团队积极贯彻大健康理念,帮助囊谦县人民“治未病”,建立了健康管理中心。患者进行体检即可建立健康档案,一旦发现某些疾病的苗头,立即采取干预手段。

北京西城援青专家疼痛科主任唐可给跟学人员讲解针灸取穴方法

如今的囊谦县人民医院,不仅医疗水平大幅提升,医疗服务也有了显著改善。其中,智慧服务备受患者和家属赞誉。现在,通过手机端的微信公众号,患者就可以实现挂号、缴费、报告查询等自助服务;在医院一楼大厅,患者可以使用新增设的2台自助服务机,享受到过去省级医院才有的信息化自助服务,方便快捷,体验感大幅提升。在信息化技术的加持下,医院血站即将投入使用,花费5个小时往返州上取血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危重患者的救治得到更有力保障。


此外,在绩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面,囊谦县人民医院积极推广智慧管理,与国内绩效管理系统头部企业上海蓬莱科技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未来将通过绩效管理系统实行精细化管理,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赋能。

北京市西城区援青医疗人才的“组团式”帮扶,用行动书写了在高原上播撒希望的援青故事。他们帮助当地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让智慧医疗惠及更多群众,让健康之花在雪域绽放,续写京青医疗协作的温暖篇章。


作者:

发展北京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