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提琴、中提琴的同学需要在市售的各类肩垫中做选择,肩垫的合适与否与持琴稳定性直接相关,所以还是很重要的。为此,与大家分享我选择肩垫的几个出发点,以及对于学生使用肩垫等相关配件的一些个人建议。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学生是否需要肩垫。现在追求的演奏审美对于音量和持琴姿势的要求,决定了大多数演奏者是需要使用肩垫的。因为肩垫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在不用手辅助、也不过度耸肩的情况下,尽快地实现把琴持好且持高一些。当然,也有观点认为肩垫会影响琴的振动,损耗一部分琴的声音。然而,肩垫生产技术在不断提高,加上在实际演奏中主要考量琴在音乐厅中的整体效果,因此肩垫带来的声音损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许多知名小提琴演奏家对于是否使用肩垫的选择虽不一致,但使用者是多数。是否用肩垫本质上只是一种持琴的方式,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判断。
选肩垫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肩垫的两脚能否自由调节高度。早期的肩垫是无法调节高度的,只能挂在琴上,对于多数孩子来说,如果其不适合自己的肩颈条件,必然会导致不适。这就是为什么在初始阶段,许多人的琴怎么都持不好的原因。因此,建议大家选择高度可以稍微调节的肩垫,根据我们自己的脖子长度和肩颈角度做调整。通常,越贵的肩垫,可提供的调节配件也越多,对于初学者来说,买一个具备基本高度调节功能的款式即可。此外,大家也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尺寸的肩垫。
学生要尽早学会独立安装肩垫,并掌握自己调节的方法。在启蒙阶段花一点时间,教会学生安装肩垫,并讲解基本的调整方式,让他们根据练习时的持琴状态和衣物厚度灵活调节肩垫,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持琴不适。
其次,还需要考虑肩垫的重量和软硬度。理论上来说越轻越好,减轻持琴的重量。软硬度上,我自己比较喜欢柔软的材质,但是也有人喜欢木质,可以在制琴工作室尝试一下实物。对于年龄小的孩子,选择软一点的、宽一些的肩垫,会降低他们的持琴不适度。一开始练习持琴的时间可以从少到多,让孩子慢慢适应,不要一开始就做很长时间的持琴练习。再好的肩垫,也无法消除过度紧张产生的肩颈疲劳,要重视身体的感受和反馈,少量多次地去慢慢体会持琴,直到没有任何不适为止。
当然,除了肩垫的影响因素,主要还是要学会正确的持琴方法。许多学生在一开始持琴遇到困难,就产生了打退堂鼓的念头,这个时候就要和学生解释,持琴是不容易的,需要耐心练习;许多学生哪怕到了学习中后期,因为个人练习不规范,也会出现各种持琴问题。教师也需要在每节课上主动观察学生持琴的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进行调整。
俞倩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