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自6月12日起,北京市档案馆、天津市档案馆、河北省档案馆联合推出“胜利烽火映山河 请听档案说——京津冀兰台读档活动”。由京津冀三地档案馆工作人员分别介绍本馆的抗战档案及背后的故事,以“视频+图片+文字”的形式推出60集系列微视频,在三地新闻媒体、各馆新媒体平台播出,大力弘扬抗战精神。今天推出第24集:河北省承德市档案馆《热河抗日简史》。
《热河抗日简史》是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冀热边特委书记、冀热辽军区司令员的李运昌,为了驳斥国民党反动派关于“抗日战争期间热河没有共产党军队”的谬论写的,最早发表于1946年5月19日的《晋察冀日报》。这份档案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热河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
《热河抗日简史》(承德市档案馆藏)
1933年,热河在国民党不抵抗政策下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了,热河省沦为日本殖民地伪满洲国的一部分,650万热河人民从此过上了悲惨的亡国奴生活。中国共产党为拯救热河人民于水火,带领人民在兴隆、承德、平泉、宁城、青龙、丰宁、滦平、密云及冀东迁安一带开展抗日斗争。
日本侵略者为隔断共产党、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在冀热辽长城沿线地区制造惨绝人寰的“千里无人区”,迫使人民群众“死走逃亡家破产”。中国共产党领导热河抗日军民反“扫荡”、反“集家”、反“割青”,坚持“猫山”,进行艰苦卓绝的抗争。
1944年是最艰难的一年。《热河抗日简史》中这样写道:这年春天,敌人以数万兵力向我军“扫荡”进攻。我军经过哪里,敌人就在哪里杀人。我军在冰天雪地下,没有粮食,没有住处,长期住在山洞里或松树下,忍饥挨饿,许多干部和战士的手都冻了下来,脚趾也冻掉了。
在这样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和人民始终坚持斗争,“无人区”中的老人临死依然嘱咐孩子们:“无论如何不进人圈,八路军一定有办法”。就是这样的信念,“无人区”中的年轻人变成了民兵,妇女们也拿起了枪来战斗。
1945年8月22日,历经近13年之久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热河军民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完全胜利,苦难深重的热河人民终于获得了解放。
《热河抗日简史》这份档案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在抗日战争时期,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严峻、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支撑起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读档人:河北省承德市档案馆 孙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