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孙延明 李鹏飞 王晶 刘晓璐 章紫薇 熊睿琦 何丹丹 席晓宇
第三站:在张家口桥西大境门等地采风
7月22日,媒体采风车队驶抵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大境门段,12米高的雄关上“大好河山”4个字在记者的镜头中更显苍劲有力。门里,是张家口这座城市的繁华脉络,诉说着生活的琐碎与美好;门外,坝上草原的广袤与雄浑瞬间映入眼帘,这里曾经是张库大道的起点,驼铃声声商旅络绎不绝。站上大境门城楼远眺,清水河如一条银链穿城而过,远处的张家口堡(堡子里),明清风格的青瓦屋顶与现代商业综合体交相辉映。
大境门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门”,和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并称长城“四大关”,但它却唯一以“门”命名,“门”代表着开放和流通,而“关”则意味着封闭和防御。这座经历近4个世纪商道风雨的雄关,砖石之间藏着半部长城史,记忆着道不尽的家国故事,此刻正见证着张库古商道的昔日繁荣与现代变迁。
雄关大境门 守望根与魂
“您看这门楣上的‘大好河山’,是1927年察哈尔都统高维岳题写的。” 讲解员范娜指着匾额上遒劲的笔锋向游客介绍说,“当年,他被大境门内外壮美的风光和繁荣的社会场景所感动,挥毫写下这四个大字。”不远处,来自外地的小学生正逐字记录着大境门历史故事的细节。
2025年6月,宣化区新兴街小学的孩子们迎来一堂特殊思政课,张家口市博物馆讲解员重点介绍了大境门别具一格的结构设计:“拱形设计将压力均匀分散,每一块砖石都经过精密打磨,相互紧密契合。”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大境门的独特魅力,更在大家心中种下了保护古建筑、传承历史文化的种子。
2024年7月,桥西区人民检察院通过公益诉讼拆除了大境门长城旁违规板房,清除了城墙上的钢钉,检察力量的介入为长城保护构筑起法律屏障。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境门段长城近年来的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张家口市遵循“修旧如旧”原则,累计实施33个重点项目,修复城楼、城墙及烽火台,开发明德口街、元宝金街等仿古街区,仿佛穿越时空再现了往日的商贸盛景,成为河北省十大文化产业项目、省级旅游休闲街区,这些街区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商业,各类长城特色文创产品受到游客追捧。
随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深入推进,长城在张家口得到了更加细致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大境门也继续以开“门”迎客的崭新姿态讲述中国故事,传播和平发展理念,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文蕴大境门 商旅新IP
大境门旁明德口街的长城文创店里,热闹非凡。货架上,各式以长城元素为灵感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有复刻大境门 “大好河山”的书签、冰箱贴等,引得游客们纷纷驻足挑选。
“这个雪糕太特别了!” 来自北京的游客李女士举着一支造型为大境门城楼的文创雪糕,兴奋地让同行伙伴为她拍照。雪糕的 “城墙” 部分与远处真实的大境门城楼相映成趣。她笑着说:“既能品尝美味,又能和大境门合个影,这样的打卡方式太有意义了。”
大境门作为“万里长城第一门”,其文化内涵被深度挖掘并转化为经济资源——明德口街引入“境曲社”“文创市集”以及传统剪纸等非遗展演与时尚消费结合,吸引年轻游客;大境门古长城越野赛、新春庙会等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参与;情景剧演出《境门往事》重现张库大道历史场景,实现“活态传承”……大境门的文旅事业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区域的经济联动,张家口市桥西区以大境门为核心,构建了“一核引领、两轴联动、三区协同、多点并发”的旅游空间格局。同时,大境门景区还与张家口堡、张库大道等节点协同发展,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近年来,大境门借助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等契机,积极打造文化旅游新IP。大境门景区的城台、城墙和敌台经过修复后,成为长城文化的重要展示点,张家口堡、大境门、檀邑溪谷等景区串联成“长城文化IP”,构建“文旅+商业”新生态,打造“大好河山”文化旅游品牌。
地标大境门 城市会客厅
“这两年,大境门的改造升级围绕提升游客体验、完善服务功能下了不少功夫。首先是停车场改造,张家口大境门景区1号、2号、3号停车场完成升级后,停车位数量大幅增加到 524个,还对山河长廊进行了功能提升,新增了游客休息平台。游客可以一边欣赏大境门风光,一边尝尝张家口的美食。”张家口建设发展旅游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孟繁涛向记者介绍大境门景区的显著变化。
走进一条街,品味一处景,读懂一座城。漫步大境门景区,明德口街商铺林立,驼铃商队的回响化为游客的欢声笑语。2024年12月,全国近40家媒体代表在这里触摸历史与现代的交融。齐鲁晚报编委刘海鹏感叹:“张家口因商而兴,大境门见证民族交流融合。结合冬奥会举办,历史与现代在此交融。”
大境门景区一家相声剧场内,近百名游客围桌而坐,品茶、尝食,沉浸在演员们以长城为灵感的艺术表演中,掌声连连。此外,大境门景区通过举办各类文体旅活动,如长城艺术节、体育赛事等,进一步提升了旅游吸引力。2025年大境门古长城越野赛期间,赛事拉动消费2305.6万元,显著带动了住宿、餐饮、文旅、娱乐等多行业的消费增长。未来,大境门还要继续举办速度滑轮比赛、乐跑联赛、徒步大赛等一系列赛事活动,打造全年赛事矩阵,推动体文旅深度融合,让远方的客人留下来。
雄关古道驼铃远,闹市新街贾客喧。大境门不仅在历史上是张家口经济繁荣的重要推动力,如今通过文化旅游融合的方式为张家口人留住乡愁,成为八方游客的“诗与远方”,这座“城市会客厅”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界讲述着张家口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展望大境门 京津冀协同
如果说大境门是张家口的“城市之魂”,那么相距不远的张家口堡就是“城市之根”,它像一颗被时光精心打磨的明珠,静静散发着古朴的光泽。作为明清时期拱卫大境门的军事堡垒,它与大境门构成了 “关堡相依” 的防御体系,见证了张库大道的兴衰。
漫步在张家口堡的街巷中,青灰色的砖瓦房错落有致,斑驳的墙体上还留存着当年商号的印记。老字号的牌匾虽已褪色,却依然能让人联想到昔日这里车水马龙、商旅云集的热闹场景。现在,张家口堡在保护中焕发新生。修缮后的四合院成了展示口皮文化的博物馆,而转角处新开的小店,落地窗外就是古老的城墙,现代气息与历史韵味在此和谐交融。站在堡内的玉皇阁上远眺,大境门的城楼在天际线处若隐若现,仿佛在诉说着这两座地标跨越数百年的守望与共鸣。
如今的张家口,既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腹地。2015年7月31日,雄伟的大境门见证了载入史册的难忘时刻:北京携手张家口赢得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张家口再次进入国际视野,登上了世界舞台;2019年京张高铁通车,从北京到张家口最快仅需47分钟;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张家口赛区承担了76个冬奥的比赛,大境门所在的桥西区成为"奥运文化带"的重要节点。在大境门商圈,草原特产馆与跨境电商体验店比邻而居,来自锡林郭勒的牛肉干通过直播销往全国,法国的红酒则沿着当年的商道反向流入。
未来,大境门将继续发挥其文化与经济的双重作用,通过持续打造文化品牌和旅游产品,有望成为张家口乃至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文旅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