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失眠怎么办?—失眠的原因、危害与科学应对
2025-07-24 16:1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随着年龄增长,许多老年人发现,曾经一觉到天亮的睡眠变得支离破碎—入睡困难、夜间频繁醒来、早醒等问题接踵而至。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失眠患病率高达40%,远超年轻人。长期失眠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诱发或加重高血压、糖尿病、认知障碍等疾病。那么,老年人为何容易失眠?又该如何科学应对?

一、老年人失眠的常见原因

1.生理变化:

老年人的褪黑素(助眠激素)分泌减少,生物钟调节能力下降,导致睡眠变浅、易醒。此外,深度睡眠时间减少,即使睡够8小时,仍可能感觉疲惫。

2.慢性疾病与疼痛

-关节炎、腰椎病等慢性疼痛常在夜间加重,影响入睡。

-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能导致夜间憋醒。

-前列腺增生、糖尿病等疾病导致频繁夜尿,打断睡眠。

-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等神经系统疾病,会干扰睡眠调节中枢。

3.药物影响

许多老年人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其中一些可能干扰睡眠,如:

-降压药(如β受体阻滞剂)

-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

-抗抑郁药(如氟西汀、舍曲林

-部分感冒药(含伪麻黄碱)

4.心理与社会因素

-焦虑、抑郁:退休、孤独、健康担忧等情绪问题影响睡眠。

-不良睡眠习惯:过度饮用咖啡或茶、白天补觉、睡前玩手机、作息不规律等。

二、长期失眠的危害

1.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疾病。

2.记忆力减退,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3.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加重。

4.心血管负担增加,血压、血糖更难控制。

三、科学改善老年人失眠的方法

1.调整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固定起床和入睡时间,即使周末也不赖床。

适度运动:白天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但睡前3小时避免剧烈活动。

控制午睡:不超过30分钟,避免傍晚补觉。

减少夜间饮水:睡前2小时少喝水,减少夜尿。

2.优化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黑暗、安静,使用遮光窗帘,必要时戴耳塞。

🌡调节适宜温度(18-22℃最佳),避免过热或过冷。

🛏选择合适寝具:硬板床+适度软垫更适合老年人腰椎。

3.饮食调整

🍵避免咖啡、浓茶、酒精(酒精虽助眠但会降低睡眠质量)。

🥛晚餐清淡,可喝温牛奶、小米粥(含色氨酸,助眠)。

🍒适量吃酸樱桃、香蕉(含天然褪黑素)。

4.心理调节与放松训练

🧘冥想、深呼吸:睡前10分钟练习,缓解焦虑。

🎵轻音乐、白噪音:帮助放松大脑。

📖避免睡前看手机(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

5.谨慎使用药物

在医生指导下

💊短期可用助眠药物(如唑吡坦、佐匹克隆),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及依赖性。

🌿可尝试褪黑素补充剂(适合生物钟紊乱者),但不宜长期使用。

四、何时该就医?

如果失眠持续1个月以上,并伴随以下情况,应及时就诊:

-白天严重疲劳、记忆力下降

-情绪低落、兴趣减退

-夜间频繁憋醒、肢体抽动(可能提示睡眠呼吸暂停或不宁腿综合征)

结语

老年人失眠并非“正常衰老现象”,而是可干预的健康问题。通过调整生活习惯、优化睡眠环境、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大多数失眠问题都能得到改善。

高质量的睡眠,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基石,愿每位老年人都能拥有安稳的夜晚!

(如有具体症状,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睡眠门诊)


作者: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胡雪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