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17时20分,石景山区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28日20时至29日8时,全区平均降水量58.7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衙门口站73.2毫米。全区未出现积水、断路、城市内涝等突出情况,城市运行平稳有序。
昨天下午,北京市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后,石景山区立即启动一级防汛应急响应机制,严格落实好“七包七落实”责任,区四套班子领导下沉一线,各街道各部门逐级落实防汛各项任务,周密部署、科学调度、全面排查、前置力量,全力保障辖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防患未然,做好重点人群转移。全区共转移安置1043户2721人,确保转得出、住得下、服务好。持续调度养老服务机构防汛应对工作,分管区领导一线盯守,属地、民政、森防和医疗人员对个别重点养老院安排驻院开展风险防控工作。
加强抢险救援力量准备。防汛抢险力量3157人备勤待命。各街道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守护好薄弱环节。
突出做好关键部位防控。严防永定河堤岸风险,安排231人对永定河13.8公里堤防进行每小时巡视。严防沿河和浅山区洪水泥石流灾害。浅山区11处地质灾害点已治理完毕,28名群测群防员不间断开展巡查排查严防城市内涝。全区共17个点位为易积滞水点,由区城管委、北排集团、公联集团等相关单位负责值守。全区15处下凹桥,人员和装备已进驻现场点位值守。严防重点部位风险,公园景区、山区绿道、地灾易发区域、国保单位大型活动场所等,加强巡护巡查,实行闭园管理。
石景山区将按全市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及会商研判,加大对永定河沿岸、南马场水库、地灾点等部位巡查看护,严格值班值守,随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全力确保辖区安全。
据最新预报,石景山区气象台7月29日14时45分解除暴雨黄色预警信号。目前,影响石景山区的降雨云团已移出,解除暴雨黄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下午至傍晚仍有分散性雷阵雨,请注意防范。
区应急局
区应急局充分发挥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锚定 “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 目标,构建起“1+6+9+30” 高效防汛指挥体系,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防汛责任链条,突出压实基层防汛责任,明确重点部位防汛责任人,形成全域联动的防汛工作格局。
强化物资与队伍双保障,夯实防汛基础。累计储备发电机、水泵等 70 类防汛设备超 10 万件,通过优化物资品类结构与存储网点布局,确保防汛物资储备充足、调运高效,为应急处置提供坚实支撑。
聚焦山上四村、麻峪等重点区域,筑牢 “村自为战” 应急防线。依托安全应急小屋及物业公司,提前预置救灾物资,保障极端灾害情况下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与应急通信畅通,提升基层自主防汛能力。
统筹做好全区降雨应对工作,细化部署落实。加强监测预警预报与会商研判,加密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建立完善工作台账;前置应急处置力量,严格执行 24 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确保各类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响应、高效处置,全力保障辖区安全和城市运行平稳有序。
区城管委
加强永定河流域巡查抢险准备工作,永定河沿河在施工程标段 7 处全部停工,人员机械已撤出,撤离工人430人,其中180人就地转为防汛抢险人员。安排巡查人员81人,对13.8公里堤防每小时覆盖巡查1次。对10处堵口进行盯守,在堵口处储备沙土料约600立方米、编织袋8000个等应急物资。
加强南马场水库及区属河道巡查抢险准备工作,水利设备设施运行平稳有序。采取“人防+技防”方式,利用29个视频监控系统及大坝位移、变形监测系统进行检查,对区属主要河道高井沟、潭峪沟、黑石头及周边区域进行巡查,及时反馈山洪情况。
加强城市内涝防范准备工作,组织北排集团、公联集团等单位值守,安排70名应急人员、配备10抢险单元对17个积滞水点位进行保障;对南坑、衙门口、石门路职业学院、麻峪北口等 4处在施积水点位进行重点防控。全区 15处下凹桥备勤51人、 设备车辆 21台,加强现场和视频巡查。
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稳定,供水、供电企业均有值班人员和抢修队伍在岗在位,随时对突发情况进行处置,确保汛期城市运行平稳安全。
区公安分局
公安分局全面启动高等级勤务,成立防汛应急联勤指挥部,全力开展预警防范、抢险救援、面上防控等工作,确保极端降雨天气平稳度过。分局各级领导24小时在岗履职,成立应急分队,各派出所成立抢险突击队,加强拉动调度,各类应急力量靠前备勤,积极配合属地街道,严密巡查巡视,动态研判风险。目前全区总体平稳。
区交通支队
石景山交通支队自7月24日开始启动雨天应急上勤方案,全体干部民警停休备勤,在易积水点段加大巡控力度,同时在降雨时段加大疏导力度,在路面最大限度投入警力,日均投入警力150余人次。昨晚至今晨暴雨红色预警期间,在高井路口、京原路口等点段投入警力50余人次,确保了零泡车零亡人的目标,保护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区消防救援支队
为应对汛情,区消防支队全力备战。截至当前,累计开展水域救援培训1次、防汛实战演练2次;组织支队级隐患调研5次,基层队站排查30余次;对高风险区域实施前置备勤2批次,累计投入力量16车次、96人次。7月28日至29日,支队全员在岗备勤,并设置3个前沿指挥部,全面做好防汛应急处置准备。
区住建委
区住建委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督促全区187个在建施工项目全面落实停工措施,督促全区291个小区物业服务人员5000余人值班值守,各施工项目和小区物业做好雨前排查和雨中巡查。对14个深基坑施工项目、3个涉山项目和轨道交通等重点项目进行检查,对全区2000多间平房,1600栋楼房进行全面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全区122处生产经营地下室逐户通知立即停业。3个涉山工地项目共336人全部转移。危房和地下室共转移人员824人。
区城管执法局
区城管执法局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 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指令传达及时。保障市容环境秩序,在强降雨来临前和期间,督导各街道加强对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的整治力度,特别是占用雨水箅子、堵塞交通要道的行为,确保排水畅通和应急救援通道无阻。成立应急排抢险队伍,抽调骨干力量成立三支防汛应急排抢险队伍,同时针对水屯出口等关键位置部署水务执法队5人次开展应急值守工作,随时做好应急准备。
区城管指挥中心
区城管指挥中心全力以赴做好强降雨期间市民热线诉求处置工作。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值班值守,确保热线平台、电话、800兆无线通信、视频会议等系统畅通,全力保障市民诉求及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强降雨诉求专项工作台账,7*24小时热线平台增加人员力量,针对重点紧急诉求,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派发、第一时间协调处置、第一时间反馈。坚持未诉先办,组织网格员加大对辖区道路、排洪沟、低洼地带、易积水点的巡查频次,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助力全区安全平稳度过汛期。
石景山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石景山急救系统积极响应区级防汛调度会的指令,14辆备勤救护车迅速启动,与日常24小时值班车组瞬间形成20辆急救车运行的强大的急救网络;药品箱、除颤仪、急救包反复清点,仪器设备用防水布细心地裹紧;首钢园临时安置点,1000余名转移群众有广宁急救站与苹果园急救站的24小时不间断接力保障。
广宁街道
广宁街道迅速组织开展麻峪村居民转移工作。转移过程中,街道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紧密协作,通过逐户通知、专人引导等方式,有序将麻峪村居民安全转移至首钢会展中心安置点。为全力保障居民在安置期间的生活需求,安置点提前配备了充足的饮用水、食品、被褥等物资,并安排专人负责秩序维护、健康监测及后勤服务,全方位确保转移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与基本生活保障,让大家在特殊时期感受到温暖与安心。
苹果园街道
苹果园街道严格落实各项防汛应急预案,7月28日21时,在完成琅山鱼池居民全部转移工作后,苹果园街道用警戒线将琅山鱼池封锁。本次苹果园街道共转移居民202余人,在蓝天中学安置点,40多名街道社区干部和蓝天学校工作人员为居民们发放水、方便面、面包等食品和被子褥子等应急保障物资,确保居民能在安置点吃得好睡得好。琅山鱼池低洼地区抽水泵启动作业,目前已连续作业10个小时,抽水900余吨。目前辖区情况一切平稳。
五里坨街道
五里坨街道提前配备防汛沙袋、抽水泵、膨胀麻袋、手电筒等应急物资。及时劝离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并安排专车护送居民至集中安置点,做好入住和物资保障工作。启动山上双泉寺应急小屋,确保极端情况下实现“电不断、水不停、讯通畅”,同时配备饮用水、食品、雨具、铁锹等应急物资。利用微信公众号、社区微信群、电子显示屏等渠道,实时发布气象预警和防灾指南;加强地质灾害点、沟渠等点位巡查,在上山入口、居民家中进行宣传劝导工作;走访弱势群体,叮嘱关好门窗减少外出,全力以赴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金顶街街道
金顶街街道迅速组织机关、社区干部及应急队伍对辖区内地下空间、施工工地、平房区、易积水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巡视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汛期排水系统畅通。截至目前,清理现场积水31处,提前处置倾斜倒伏隐患树木6处,紧急处置井盖顶冒3处。
八角街道
八角街道全面统筹部署防汛工作,针对平房区,提前做好人员转移安置工作。针对养老驿站,做好突发情况的转移准备。社区联动,积极应对各社区迅速行动,积极响应街道防汛部署。社区工作人员深入辖区,对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清理排水口杂物,确保排水畅通。同时,通过微信群、电话等方式,向居民宣传防汛知识和应急措施,提高居民的防汛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老山街道
老山街道设置3处临时安置点,配备方便面、饮用水、折叠床等生活保障物资,提供休息、充电、热水等服务,为人员转移安置做好充足准备。由街道及社区干部、志愿者组成的应急转移小组通力协作,深入平房区、低洼院落以及老旧房屋等重点区域,细致梳理排查、耐心劝导转移群众。对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等重点人群,干部们耐心安抚情绪,贴心提供服务,保证群众安全度汛。
鲁谷街道
鲁谷街道领导班子、街道干部全员下沉一线,联合社区、楼宇、物业重点巡查辖区老旧小区、地下空间、易积水路段以及商业楼宇等人员密集场所。建立"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工作机制,针对发现的排水不畅点位,立即组织力量清掏雨箅子,及时疏通管网,确保排水畅通。同时加强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走访,用实际行动守护居民安全。
八宝山街道
八宝山街道防汛指挥部迅速进入最高等级应急响应状态,街道及社区全体防汛人员坚守岗位、下沉一线,冒着持续强降雨开展全天候、不间断的动态巡查与应急值守,重点紧盯道路积水、树木倒伏、井盖移位、墙体脱落、用电安全等实时风险,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值守人员立即上报并协同应急队伍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置,争分夺秒排险除患,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影响。
古城街道
古城街道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统筹部署防汛工作,各社区、楼宇工作站对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紧盯低洼易涝点、危旧房屋、排水设施等关键部位。水泥厂社区针对存在隐患的危旧房屋,组织工作人员逐户排查,动员住户转移避险。为确保转移安置高效有序,社区提前对接应急酒店、安排转运车辆,并储备充足的生活物资,确保转移通道畅通、安置保障到位。
来源:北京石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