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安全“三字经”要牢记
泳池“警戒线”:远离溺水危险
溺水堪称暑期儿童意外伤害的“头号杀手”,每到夏天,相关事故的新闻总是让人痛心疾首。孩子们对水域的危险认识不足却天性爱玩水,很容易在不经意间陷入危险。
除了大家熟知的河流、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存在溺水风险外,一些看似安全的地方同样暗藏危机。比如小区的景观水池,水深可能超过孩子的身高,加之底部存在淤泥、石块等杂物,孩子一旦滑倒便很难自行爬起。
预防孩子溺水
要教育孩子做到“六不”: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熟悉水性不擅自下水施救。
如果孩子想要游泳,一定要选择有安全保障的正规游泳场所,并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
马路“安全经”:避开交通风险
暑期孩子们外出活动增多,交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城市道路路况复杂,孩子们由于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家长要教育孩子
遵守交通规则:
✅过马路走斑马线、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不闯红灯,
不翻越交通隔离栏。
✅行走时要走人行道,若无人行道则靠路边行走。
✅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边走路边玩手机、听音乐。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站稳扶好,不把头、手伸出窗外。
骑行安全有讲究
如果孩子骑自行车或电动车外出,要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能良好,如刹车灵敏、轮胎气压正常等。同时,要给孩子佩戴好安全头盔,这是保护头部安全的重要措施。
根据相关规定,未满12周岁的儿童不能骑自行车上路,未满16周岁的儿童不能骑电动车上路,家长要严格遵守这些规定,教育孩子规范骑行。
厨房“防护网”:杜绝烫伤隐患
厨房是家庭中较容易发生烫伤事故的地方。暑期孩子们在家时间增多,接触厨房的机会相应增加,烫伤风险不容忽视。
不小心发生烫伤
要立即进行科学急救:
✅首先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烫伤部位15-30分钟,降低烫伤部位的温度,减轻疼痛和损伤。
✅小心地脱去烫伤部位的衣物,如果衣物与皮肤粘连,不要强行撕脱,可以用剪刀剪开。
✅接着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覆盖烫伤部位,避免感染。
✅如果烫伤比较严重,出现水泡、皮肤破损等情况,不要自行处理,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户外“护身甲”:抵御摔伤碰伤
暑期孩子们外出游玩、参加户外活动的机会增多,而室外环境复杂多变,摔伤碰伤的风险居高不下。带孩子去户外活动时,要选择安全可靠的场所,提前检查游乐设施是否完好,并教育孩子在活动时要遵守秩序,不推搡、不打闹。
在野外徒步时,要给孩子穿上合适的鞋子,提供必要的手杖等辅助工具,同时保持孩子在视线范围内,提醒孩子注意观察路面情况。教导孩子远离建筑工地等危险区域,禁止在其附近玩耍。
摔碰处理要专业
如果孩子在户外不慎摔伤碰伤,家长要保持冷静。先观察孩子的受伤部位和程度,如果只是轻微的擦伤、淤青,可以用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干净的纱布包扎。如果伤口出血较多,要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伤口止血,并及时送往附近的医疗机构处理。
若孩子摔伤后出现骨折症状,如肢体变形、剧烈疼痛、无法活动等,请勿随意搬动孩子以免加重伤情。此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专业救援。
来源丨“现代教育报”微信号、“北京学生健康教育中心”微信号、应急管理部微信号
责编丨唐莉莉
复审丨徐靖程、云凯杰 终审丨张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