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汛期叠加风险隐患增多,这些安全避险知识请收好!
2025-07-29 19:2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近日,北京市密云、怀柔等地持续降雨引发严重洪涝灾害。暑期、汛期叠加,安全风险隐患增多,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融媒体矩阵的“现代教育报”微信公众号和“北京学生健康教育中心”微信公众号推送了实用的安全防护“三字经”和重要提醒,请家长们务必绷紧安全弦,与孩子一起学习避险知识,一起度过安全、快乐的暑假。


暑期安全“三字经”要牢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泳池“警戒线”:远离溺水危险


溺水堪称暑期儿童意外伤害的“头号杀手”,每到夏天,相关事故的新闻总是让人痛心疾首。孩子们对水域的危险认识不足却天性爱玩水,很容易在不经意间陷入危险。


除了大家熟知的河流、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存在溺水风险外,一些看似安全的地方同样暗藏危机。比如小区的景观水池,水深可能超过孩子的身高,加之底部存在淤泥、石块等杂物,孩子一旦滑倒便很难自行爬起。





图片

预防孩子溺水

要教育孩子做到“六不”: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熟悉水性不擅自下水施救。


如果孩子想要游泳,一定要选择有安全保障的正规游泳场所,并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


图片

马路“安全经”:避开交通风险


暑期孩子们外出活动增多,交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城市道路路况复杂,孩子们由于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图片

家长要教育孩子

遵守交通规则:


过马路走斑马线、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不闯红灯,

不翻越交通隔离栏。


行走时要走人行道,若无人行道则靠路边行走。


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边走路边玩手机、听音乐。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站稳扶好,不把头、手伸出窗外。


骑行安全有讲究


如果孩子骑自行车或电动车外出,要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能良好,如刹车灵敏、轮胎气压正常等。同时,要给孩子佩戴好安全头盔,这是保护头部安全的重要措施。


根据相关规定,未满12周岁的儿童不能骑自行车上路,未满16周岁的儿童不能骑电动车上路,家长要严格遵守这些规定,教育孩子规范骑行。


图片

厨房“防护网”:杜绝烫伤隐患


厨房是家庭中较容易发生烫伤事故的地方。暑期孩子们在家时间增多,接触厨房的机会相应增加,烫伤风险不容忽视。





图片

不小心发生烫伤

要立即进行科学急救:


首先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烫伤部位15-30分钟,降低烫伤部位的温度,减轻疼痛和损伤。


小心地脱去烫伤部位的衣物,如果衣物与皮肤粘连,不要强行撕脱,可以用剪刀剪开。


接着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覆盖烫伤部位,避免感染。


如果烫伤比较严重,出现水泡、皮肤破损等情况,不要自行处理,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图片

户外“护身甲”:抵御摔伤碰伤


暑期孩子们外出游玩、参加户外活动的机会增多,而室外环境复杂多变,摔伤碰伤的风险居高不下。带孩子去户外活动时,要选择安全可靠的场所,提前检查游乐设施是否完好,并教育孩子在活动时要遵守秩序,不推搡、不打闹。


在野外徒步时,要给孩子穿上合适的鞋子,提供必要的手杖等辅助工具,同时保持孩子在视线范围内,提醒孩子注意观察路面情况。教导孩子远离建筑工地等危险区域,禁止在其附近玩耍。


摔碰处理要专业


如果孩子在户外不慎摔伤碰伤,家长要保持冷静。先观察孩子的受伤部位和程度,如果只是轻微的擦伤、淤青,可以用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干净的纱布包扎。如果伤口出血较多,要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伤口止血,并及时送往附近的医疗机构处理。


若孩子摔伤后出现骨折症状,如肢体变形、剧烈疼痛、无法活动等,请勿随意搬动孩子以免加重伤情。此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专业救援。


来源丨“现代教育报”微信号、“北京学生健康教育中心”微信号、应急管理部微信号

责编丨唐莉莉

复审丨徐靖程、云凯杰       终审丨张雪莲


作者:

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