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147小时后终于解除预警!气象局分析北京强降雨背后原因
2025-07-29 20:4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据北京市气象台消息,目前,影响本市的强降雨云团已移出,市气象台7月29日14时30分解除暴雨黄色预警信号;7月29日15时30分解除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28日,北京密云,居民楼暴雨后被淹 来源:央视网

三大天气系统接力致强降雨不断

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娜介绍,“在27日晚上之前,北京的雨都是受副高影响的。”24日以来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且稳定,在副高边缘降雨异常频繁,27日前这些雨水都是因为受到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是典型的暖区暴雨。

何娜解释,副高系统会东南西北不停摆动或移动,降雨落区也会随之变化,让人感觉雨水好像在北京“画了个圈”。但整体来看,无论副高怎么摆动,跟地形相互叠加的作用还是有很大关系,所以降雨比较大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山区及沿山一带。

其实在27日夜间,在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影响的同时,北京高空还有一个短波槽过境,所以导致城区、东部、南部等地的降雨都比之前要明显。

而在28日夜间,影响的天气系统又不一样了。何娜介绍,受高空西风槽系统影响,昨天白天在内蒙古地区已经激发出了明显的对流云团,出现了短时强降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这个天气系统昨夜移动到北京,自西向东扫过,给北京带来相对均匀的大面积降雨。

气象部门:密云极端天气“历史罕见,破坏性极大”

气象部门介绍,7月23日以来本市持续出现强降雨,回顾这场降雨“持久战”,本轮降水有以下四大特点:

一是持续时间长。自7月23日以来,本次过程已持续7天。前年,北京“23·7”极端强降水过程持续83小时,本次降水截至29日11时已持续147小时。

二是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山区,尤其是北部山区。从23日8时至29日11时,全市平均降水量210.4毫米。其中,密云区平均降水量366.6毫米,怀柔区平均降水量229.9毫米,平谷区平均降水量347.9毫米。

▲降水量实况图(2025年7月23日08时至29日09时)来源:中央气象台

▲降水量预报图(2025年7月29日14时至30日08时)来源:中央气象台

三是降水分布不均、山区短时雨强大。统计数据显示,密云区累计最大降水量为郎房峪573.5毫米;平谷区累计最大降水量为北水峪511.2毫米;怀柔区累计最大降水量为北湾448.2毫米;延庆区累计最大降水量为郭家湾381.2毫米。最大小时雨强出现在怀柔东峪,为95.3毫米,一小时下雨95.3毫米属于特别极端的情况。

四是极端性强、属于极端强对流天气。26日午后到夜间,在北京的密云、怀柔、延庆三个区都出现了小时降水量超过80毫米和3小时降水量超过180毫米的站点;28日凌晨,密云再次出现3小时超过180毫米的站点。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标准,极端强对流天气是指小时降水量80毫米或3小时降水量180毫米,直径超过5厘米的冰雹,EF2或以上级龙卷(EF2级龙卷风是增强版藤田级数中第二级的龙卷风类型,对应风速范围为191-260公里/小时)和瞬时风速32米/秒以上的直线型雷暴大风等天气。本轮降水符合两个标准,且连续在密云区出现极端强对流天气,为历史罕见,破坏性极大。

这类极端强对流天气的精准预报目前依然是世界性难题,还需继续加强预报预警能力的持续建设。

持续泄流,部分河段流量大幅增加

请远离河道!受自7月23日开始的强降雨影响,密云水库上游来水量显著增加,截至29日6时,入库水量累计达到7.3亿立方米。密云水库充分发挥拦洪削峰作用,处于超汛限水位运行状态。为应对后续来水,根据全市防汛工作统一部署,自7月27日15时以来,密云水库持续向下游泄流,截至29日6时,已累计下泄水量1.2亿立方米。

目前,密云水库下泄流量为1120立方米/秒。后续根据水库来水情况,将按照调度规程调整下泄流量。

另据北京通州发布的消息,潮白河苏庄橡胶坝流量持续增大,水位不断上升。截至7月29日08时,潮白河苏庄橡胶坝水位26.21米,流量1190立方米每秒;北关分洪闸水位18.90米、流量86.9立方米每秒。

市水务相关部门正24小时监测河道水位、水库大坝及堤防安全。

泄流期间,密云水库下游潮河、白河、潮白河等河道将保持高水位,水深流急,请下游密云、怀柔、顺义、通州等区市民远离河道,确保安全。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提示:07月29日08时—07月30日08时,房山区、门头沟区、昌平区、延庆区、怀柔区、密云区、平谷区山区道路沿线局部路段山体斜坡发生崩塌灾害的风险很高,请注意防范。

来源:北京日报、北京交通广播、北京气象局、央视网


作者:

北京科技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