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受强降雨影响,北京多地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截至7月28日24时,全市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最大降水量543.4毫米,达到特大暴雨级别。7月29日,记者连线北京市密云区、怀柔区人民法院,获悉两家法院人员平安,防汛救灾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
“封路绕行又遇山体滑坡,堵得水泄不通只能徒步前往法庭……”密云区法院太师屯人民法庭庭长席引路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太师屯法庭是北京最偏远的法庭,距离密云城区35公里。7月28日周一早7时,雨势渐大,席引路等法庭干警8人迎着暴雨“逆流而上”。
“大概8点左右,我们的车辆遇到封路只能绕行,从左堤路转上国道,可不巧的是,新的路线又遭遇山体滑坡,车辆堵了整整40分钟未能通行。”席引路心急如焚,因为报道中位于法庭附近的清水河洪水很大,值守的同志也联系不上。等雨小了点,此时距离法庭还有5公里,席引路决定自己下车徒步前往法庭。据席引路介绍,途经清水河桥的时候,平日清澈见底的河水早已成奔涌浑浊的洪水。
“绕道从小路走,顺着水流往上去!”在太师屯法庭工作多年,席引路常下乡普法,早对这里的大街小巷熟记于心。等后面路通了,车辆追上他后,他指挥车辆躲过洪流,终于赶到太师屯法庭。所幸,他们到得比较及时,山洪沿着法庭门前街道奔流而过,还没有漫入法庭。
一路颠簸,干警们顾不上喘息,迅速投入防汛工作中。搬抬防汛物资,全面排查隐患,增配雨衣、雨鞋、应急灯等防汛物品,制定夜间值守方案……直到在法庭门前垒起一堵沙袋墙后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经过一夜的不眠,次日早8时,雨渐停,路面水势也比前日小了许多,来来往往的工程车辆也紧张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当中。9时许,考虑到当事人的安全,简单休整的席引路将原本安排在线下的庭审临时调整为线上,开启了新一天的工作,其余各审判团队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法庭各项工作陆续恢复。
在怀柔区法院北部山区的汤河口人民法庭院内,积水严重。
“周日早晨,我发现法庭的通讯断了,我心想不能干等着啊,就直接上山了。”汤河口法庭副庭长胡鹏告诉记者,法庭院子地势较低,当时院内积水很多,他和同事找了很多工具挡水,但大路上的水还是会往院子里流,积水最深处都没过了小腿。“我们及时抢救、搬运、转移物资,目前只有一些卷皮、废旧物品等被水浸泡,卷宗都完好无损。”
通过多方努力,网络目前已经可以正常使用,为了不耽误正常开庭,胡鹏与同事们山上山下联动,电话通知当事人,按时完成了一场线上庭审。
“在做好本院防汛工作的同时,我院党组积极响应区委号召,参与到全区防汛工作中。”怀柔区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戴焕平表示,自7月27日起至29日,该院连续3天抽调26名干警进驻安置点,另有35名干警作为后备梯队待命,负责参与受灾地区人员转移、物资发放、群众安抚等工作。截至7月28日凌晨4时,协助安置936名转移群众,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院报》2025年7月30日头版
编辑:肖飞
审核:李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