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一切都好,放心吧!”7月29日下午3时许,经过了近24小时的失联,一通来自父亲的电话,让东华门街道韶九社区社工王辉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看到手机屏幕来电显示爸爸两个字的时候,眼泪真的差点掉下来。”带着几分哽咽,王辉向记者回忆起这段难忘的经历。
时钟拨回至7月28日早上,连续的降雨令已经有19年社区工作经验的王辉绷紧了安全弦。“今天要防汛,应该不回来了!”简单向爱人交代几句,她便匆忙赶往社区。路上,她从同学打来的电话中陆续得知了“密云雨很大”“联系不上家里人”等信息。“前一天晚上还和家人通过视频电话,所以起初也没太在意。”王辉说。
王辉到居民家走访。
王辉父母所在的密云区太师屯镇沙峪大队,是此轮降雨过程中受影响较大的区域之一。接过同学的电话,王辉尝试与父母取得联系,发现果真如同学所说,父母与当地的邻居、同学均处于失联状态。
家中只有年迈的父母与年幼的两个侄女,王辉心中逐渐泛起了一丝担忧。到达社区后,王辉也收到了社区书记梁威和同事们关切的询问。“知道她父母在密云,赶紧问问家里是什么情况、需不需要帮忙。”梁威说。
“大家都很关心我,还问我要不要赶回密云看看。”王辉回忆道。28日上午9时许,北京市发布暴雨橙色预警,社区同样面临着严峻的防汛任务。“越是这时候越需要人!”王辉心中已有了决断。彼时,王辉的同学已经在驱车赶回密云的路上。她一边请同学帮忙证实家中情况,一边发动其他亲朋一同联系父母。
一边是对自己“小家”的牵挂,一边是对社区“大家”的责任,带着这样的心情,王辉与同事们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忙碌之中。由她负责的东黄城根南街48号至76号是一片楼房、平房混合区域,96户常住居民中以老年居民为主。连续降雨中,老人们的居家生活安不安全、方不方便,成为她心中惦记的头等大事。
管片内一座楼房的顶层居住着82岁的赵阿姨与其女儿,前段时间,王辉曾接到老人电话,反映家中漏雨情况。经实地查看确认“症结”在楼顶,王辉积极协调产权单位进行了维修。“幸亏修得及时,不然这么大的雨,后果不堪设想。”老人欣慰地说。得知老人家中并未受到大的影响,王辉心里踏实了不少:“其实居民遇到的很多事不是社工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可以帮着协调、沟通,居民也把我们当成了最信任的人。”
“有社工在,心里就踏实”,这是居民的信任,也是“东城社工”对居民的承诺。28日12时,市气象台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王辉与同事们开始了对社区内重点区域不间断巡查,排查安全隐患,并通过微信群、电话等方式发送暴雨预警信息和防范措施,确保每一位居民都能知晓并做好相应准备。
繁忙的空隙之中,王辉才不时查看是否有父母的消息。直至当天下午3点,驱车抵达密云的同学找到王辉家中,用自己的手机打来电话。“信号不好,时断时续,但是好歹听到了母亲的声音,知道家里没什么事。”王辉说。
由于受当地交通、信号阻断等因素的影响,王辉与父母再次失去联系。当晚,雨势持续加大。王辉按下心中的焦急与同事们坚守防汛一线,几乎一整夜没合眼,直至7月29日午时风雨暂歇。
“说不担心是假的,眼见着这一天多的时间,急得嘴上都起了泡,但是王辉始终没有退缩,坚持和大伙儿奋战在一起。”梁威回忆道。其间,梁威也尝试通过当地公安、救援部门及媒体报道中获取相关信息:“综合各方面信息判断,当地虽然交通、通信等受影响较大,但是人员暂时安全,心里多少能踏实点。”
“后来电话能打通了又没人接,还不敢一直打。说不准会不会有断电的可能,怕打没电了他们没地方充电。”王辉回忆道。
直至29日下午3点左右,王辉在与父母失联24小时后,接到了父亲打来的电话。原来,老人见家中受影响不大,便积极地参与了当地的防汛、清淤等志愿服务。“我爸平时也是个热心肠,电话里听他的声音精气神挺足,家里也都安好,心里这块石头总算是落了地。”王辉说。
放下心中的担子,王辉干劲儿更足,与同事们又开始了忙碌而有序的摸排工作。记者了解到,在全体14名社工的共同努力下,韶九社区在此轮降雨中居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了有效保障。王辉表示,当前正处于“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自己将严格按照统一要求和部署,持续做好防汛后续工作。“等忙过了这一阵,再回父母家看看!”王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