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高峰的十字路口,交警手持安全宣传册拦停电动自行车开展“随停随教”;地铁站口周边,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正有序引导外卖员规范停放电动自行车;小区广场内,手持检测仪的师傅正对参加活动的居民车辆逐一“体检”;以旧换新政策解读宣导台处,工作人员的讲解声此起彼伏,居民们互相讨论着自己的车可以获得多少惠民补贴……东城区通过构筑“宣教—检测—回收”三大场景联动的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闭环,以“流动课堂”抓教育源头、精准筛查守安全底线、以绿色通道促循环更新,织就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立体防护网。
6月下旬以来,东城区持续深化电动自行车专项治理宣传引导、执法震慑、源头治理、违规充电治理、废旧回收、平台监督、亲子单车治理、停放秩序治理、优化慢行系统、监测消隐“十大行动”和非机动车“十大不文明行为”宣传活动。在此基础上,全区各部门还将“硬核”工作向暖心服务转变,通过开展电池检测服务、推广以旧换新政策、柔性宣讲交规科普知识等内容,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安全意识和参与度。这一系列“量身定制”的便民举措,让安全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现场宣导强规范
近期,全市启动了“非机动车十大不文明交通行为”专项治理行动。按照总体部署,东城区交管部门铆定问题根源“点面兼治”,在“点”上,交管部门以重点路口为阵地,规范交通通行秩序管理,设置宣导站,营造宣传氛围,人性化执法,解决公众参与交通过程中“从众心理和便己行为”引发的安全隐患;在“面”上,会同各街道、社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源头牵引,在非机动车停车场所布设宣传标语、张贴宣传海报,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显著位置摆放宣传展板,营造宣传氛围,强化各单位交通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
8月5日上午,东城交通支队在广渠门路口设置宣传站点,对非机动车不文明交通行为开展宣传。东城交通支队前门大队民警殷凌慰介绍:“全区交管部门在每个基层执勤单位都设置了集中宣传站点,通过扫码看视频、观看宣传挂图展板、民警‘微课堂’等形式,对广大交通参与者开展宣传教育,让大家自觉增强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后续我们还将以公园、景区、网红打卡地为重点,加强非机动车规范停车、骑车拍照治理;以不同交通参与对象为重点,加强多人并排骑行、追逐竞驶、人行横道骑行、车筐载人、人行便道骑行治理;以社区、企事业为重点加强源头宣教,重点对酒后骑行、越线等待、低速骑行进行治理。”
有序停放添空间
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往往是电动自行车乱停放的高发区域,而地铁7号线磁器口站G口又因毗邻商务楼宇,附近有多家餐饮门店、美食广场,成为外卖电动车扎堆区域。用餐高峰期外卖小哥蜂拥而至,往往造成通行堵塞和安全隐患,更有一些抢单外卖员在便道上骑行,容易与行人发生剐蹭。
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针对此问题,积极发挥党建引领、文明共建作用,组建了“底商治理志愿者服务队”。社区居委会牵头成立志愿服务队,招募商户代表和热心居民加入,定期开展培训并建立轮值制度,现场引导外卖车辆有序停放、安全骑行,形成了‘商户参与+居民自治’的日常维护体系,为外卖小哥和周边居民营造安全、有序的空间环境。同时,街道督促底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协助维护门前停车秩序,对乱停车辆及时劝导规范。
“东城区持续关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停车秩序,今年以来,集中治理安定门、东直门等6个轨道交通站点、4个学医景商点位,已完成5个站点和天坛公园等3个点位非机动车秩序治理,完成任务80%。”区城管委负责同志提到,“通过挖掘空间、分区停放、共管共治三大举措,全区累计新增停放区200余处、标识标牌30余个。同时,因地制宜、分区管理:在部分站口周边,近端用于电动车停放,远端用于共享单车停放,有效缓解混停堆积、存取不便和成片倒伏等问题。另外,统筹动员‘红马甲’社工、‘橙工装’环卫、‘灰制服’保安、‘蓝坎肩’志愿者等群体,共同参与停放秩序巡查和车辆清淤、码放。尤其是在全市率先引入‘黄上衣’文明引导员支援重点站口,早晚高峰在地铁站引导电动车有序停放,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步速检排隐患
国瑞城小区紧邻崇外商圈,总面积0.16平方公里,小区内有居民4058户。“经过前期进社区、进小区行动摸排,该小区内现存电动自行车1000余辆,且有近30%的居民日常会选择驾驶电动自行车出行,小区内还设置了非机动车停放区22处,其中包含充电接口558个。”崇文门外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负责同志介绍,“鉴于小区内车辆数量较多,居民们对于安全的考量更为迫切,所以特意开展了这场电池检测活动,来消除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此次检测,我们还专门动员了周边的商户以及商场内的企业员工参与,从而进一步扩大安全保障的覆盖范围。”
8月5日,国瑞城小区中心广场内,由区城管委联合北京全来电科技有限公司设立的电池安全检测服务台前人头攒动。周边居民或推着自家电动自行车,或提着大大小小的车用电池,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排队、登记。区城管委能源管理科负责同志介绍道,“这次活动,我们联合专业力量深入社区,就是要把安全送到居民身边。”
以旧换新惠民生
紧邻检测区,区商务局设立的“以旧换新”咨询点同样热闹非凡,不同企业推出的各档位补贴方案粘贴在醒目位置,工作人员手把手教居民扫码进入“北京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服务专区”查看政策细节。“老车能抵多少”“新车买哪个牌子可靠”……居民挤在展台前仔细询问,现场工作人员则拿着相关宣传折页耐心介绍着回收流程及附近的回收网店。
“真贴心!领取方式、回收网点分布和新车购买技巧等信息都打印好了给我们,比自己去市场摸不着头脑强太多了!”居民脸上笑开了花。“为方便居民就近完成旧车回收,社区设置的回收网点不仅提供回收服务,还配备了专业工作人员,对旧车进行评估和定价,确保居民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收价格,同时还提供了多种新车型供居民选择,满足不同需求。”区商务局负责同志介绍,“目前东城区合作网店所售的电动自行车均符合9月1日即将实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居民们可结合这些要求,选购适合自己的车型。”一条龙的便民服务,打通了法规宣传、专业检测到实际置换的治理闭环,更在无形中推动了居民安全行为的自觉升级。
区城管委表示,自全区电动自行车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在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高位调度下,东城区围绕“三个强化”推动非机动车、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强化源头管控,建立精细化监管体系,实施“周检全覆盖+暗访闭环”,违规问题动态清零,并协同外卖、快递平台完善骑手惩戒机制;强化执法震慑,路面隐患严管重罚,充电隐患铁腕清剿,截至目前,累计查处非机动车违法行为4600余起,检查小区2400余个、楼栋6300余栋;强化共治共享,开展“线上+入户”立体宣传,相关信息宣传警示累计覆盖20万人次,累计增建充电接口658个至全区总量超5.1万个,形成了全民参与、隐患联治的良好格局。接下来,东城区还将继续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治理“十大行动”和非机动车“十大不文明行为”宣传活动,通过“进社区、进企业、进站点、进学校、进机关、进商户”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方式,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真正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