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寻找一种简单的方法来保护你的心脏?加快你走路的速度。一项新研究表明,以更快的速度走路可能会大大降低患心律失常的几率。
核心发现
一项针对42万余人的大型研究揭示,相较于缓慢步行(时速低于3英里/4.8公里),保持轻快步速(时速超4英里/6.4公里)可显著降低43%的心律失常风险,而平均步速(时速3-4英里/4.8-6.4公里)亦可降低35%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保护效应在女性、60岁以下人群、非肥胖个体及已有高血压等健康问题的群体中尤为突出,表明提升步速对高风险人群具有重要预防价值。
研究设计与疾病背景
由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与智利科研团队主导、发表于《心脏》(Heart)期刊的此项研究,首次结合自报步速与腕戴设备客观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步行速度与心律异常的关联。
研究数据源自英国生物银行(UKBiobank)对50余万志愿者的长期追踪,其中420,925名参与者报告了步行习惯(7%自认步速缓慢,53%为平均速度,41%为轻快步速),在近14年随访期间共36,574人(8.7%)确诊各类心律失常——此类以心房颤动(全球患者近6000万)为代表的疾病可引发心悸(如心跳骤快、漏跳或颤动感),并显著增加心脏病、心源性猝死及致残风险。
研究采用分层分析模型,剔除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肥胖、代谢疾病等混杂因素,并重点关注步行速度与代谢指标(如胆固醇、血糖、炎症因子)、炎症水平及体重变化的关联性。
作用机制与人群差异
研究发现,轻快步行超三分之一(36%)的保护效应源于代谢因素与炎症水平的改善,其中体重控制贡献最大:通过调节体脂与降低炎症反应(二者均为心律失常发展的关键诱因),快走间接优化了心律健康。
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步速的预防效益存在显著差异:
-女性获益程度高于男性;
-60岁以下群体保护效应强于老年人;
-非肥胖者心律失常风险降幅更大;
-患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人群受益更显著。
研究团队同时通过81,956名佩戴腕带设备参与者的客观数据验证:中高强度步行时长与心律风险呈负相关,而低速步行无显著保护作用。
实践意义与健康倡议
作者在论文中强调:"这些发现有力佐证了将提升步速纳入身体活动指南的科学性——轻快步行不仅适用于心律失常的一级预防,对已患病人群的二级预防同样具有价值,并为高风险群体干预提供了靶向依据"。
鉴于心脏疾病仍是全球致残致死的主因,且步行具备零成本、全龄适用的独特优势(无需专业设备或健身房投入),本研究为公众提供了一种简易高效的心脏保护策略:从提升日常步行速度开始,您的心脏节律或将因此受益。
作者:乐悠
来源:CNN健康专栏,格拉斯哥大学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本号出于信息分享目的非商业性使用,若涉及侵权问题,请相关权利人通过公众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
用脚步丈量世界,以热爱解锁未知的风景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