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疆哈密及周边地区考察,看到一类非常顽强的戈壁植物,低矮粗壮的树干已经被风吹的所剩无几,树皮全无,但枝头依然翠绿,感叹生命的坚韧和神奇!
这类植物在甘肃马鬃山等戈壁地区比比皆是。经咨询北京大学哲学系博物学家刘华杰教授,该植物属于柽柳科红砂。
百度百科的介绍:红砂是柽柳科琵琶柴属小灌木(应该是红砂属(Reaumuria),琵琶柴是红砂属红砂种(Reaumuria songarica)的别名,而非独立的属名。),仰卧植物;多分枝,老枝灰褐色,小枝多拐曲,皮灰白色,粗糙,纵裂;叶肉质,短圆柱形,鳞片状,常微弯,浅灰蓝绿色;花单生叶腋,边缘白膜质,具点状腺体;花瓣白色略带淡红,长圆形,花丝基部变宽;蒴果长椭圆形或纺锤形,或作三棱锥形;种子长圆形,全部被黑褐色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
红砂产于中国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省区,在俄罗斯、蒙古也有分布;生于荒漠地区的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上和戈壁侵蚀面上,亦生于低地边缘,也生于壤土上。红砂是喜温物种,对热量的要求不高,极耐干旱,耐寒,耐盐碱,寿命长。红砂的繁殖方式分为种子、根基劈裂和不定根三种。
红砂可用来观赏,也可用于干旱荒山、盐碱滩地绿化。
红砂是良好的水土保持和固沙植物,是干旱荒漠及水土流失区的重要生物屏障,有利于造林,对促进植被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因其粗绿时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粗脂肪,它还作为饲用植物。
红砂可用作牧草、园林、生态和药用。药用可用红砂嫩枝、叶治疗湿疹、皮炎,还可以解热发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