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创建平安校园为目标,积极探索安全管理新思路、新方法,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把稳“防御舵”,坚守校园安全防线
一是强化“三防”建设,夯实安全基础。学校加大投入,完善校园安全基础设施,构建起“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在人防方面,组建专业安保队伍,加强校园巡逻和门禁管理,严格执行外来人员、车辆登记制度;在物防方面,在校内事故多发路段及水域设置警示标牌、安全隔离带、防护栏,构筑安全防范网,从物防等硬件上保证校园安全;在技防方面,建设覆盖全校的视频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实现校园安全监控全覆盖、无死角。
二是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结合“4.15”国家安全教育日、“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日等重点时段,广泛开展防火灾、防溺水、防欺凌、防诈骗、防交通事故等日常安全教育。依托微信公众号、电子屏、宣传栏等安全教育载体,强化安全警示教育,组织安全知识培训,通过开展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近几年,在省级各类安全知识竞赛中,师生获得一等奖等奖项60余次,学校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奖”。
三是突出重点领域,强化安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常态化开展消防培训演练,确保能熟练使用消防器材,提高应急处突能力。针对食品安全、实验室安全等重点领域,制定专项管理制度,确保重点领域安全可控。2018年度,学校保卫处被威海市公安局记集体三等功一次。2022年3月,学校被山东省教育厅、公安厅联合表彰为“全省学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2024年保卫处被山东省公安厅表彰为“高校成绩突出保卫组织”。
二、扬好“预警帆”,建立健全防范机制
一是完善安全制度,规范安全秩序。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体系和便于遵循、便于落实、便于检查的制度体系。严把入校关口,严格实行外来人员、车辆登记制度。严格食堂规范管理,实行安全隐患日查制度。加强消防安全管理,落实消防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制。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坚持在常规管理中落实安全措施,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在工作重点中突出安全管理,坚决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二是加强隐患排查,推动整改落实。坚持全面排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单位自查与学校检查相结合,每学期组织一次拉网式全覆盖的校园安全隐患摸底式排查,登记建立台账、列出清单,及时责令相关部门限期整改。坚持“属地管理”,采取明察暗访督查相结合,紧盯关键时段,对设施设备、校舍安全、实验室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进行拉网式隐患排查。通过微信平台开设安全“曝光台”,建立安全隐患群众性排查机制,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校园安全隐患排查。
三是强化应急管理,提升处置能力。学校制定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根据安全稳定形势变化,不断修订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努力提高师生应急反应能力。每学期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工作人员进行消防演练培训,每年组织新生进行疏散逃生演练,定期组织义务消防队进行消防、反恐防恐、防汛抗汛等演练,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增强驾驭风险本领。
三、定好“方向锚”,明确安全责任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学校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求,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体系。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各部门、各岗位安全主体责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人,为校园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建立严格的安全考核制度,把安全工作纳入部门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对安全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
二是织密安全网络。加大安全防范投入,强化校门及周边区域安全防范能力。配齐配强保安队伍,强化业务培训,配置橡胶保安棍、防护盾牌、防护钢叉、防刺背心等安保设施设备,提高自我保护和应对危险能力。坚持安全管理干部坚持24小时带班,保安队员昼夜巡逻,及时发现隐患,迅速果断处置,维护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严格落实课堂、讲坛、刊物等阵地的管理制度,强化校园网管理,落实动态巡控措施,建立舆情危机研判、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
三是坚持联防联控。学校高度重视与属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强校园警务室建设,与驻地各部门通力协作,定期邀请公安、消防进校园举办安全宣传讲座,共同营造良好的办学环境。强化家校沟通,建立家长微信群、QQ群,推动相关警示教育片进家庭、进社会,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家长职责,强化家长安全意识,压实家长对学生不在校期间的监管责任。在校内建设警务室,开展综合治理,净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 为师生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撰稿:李永茂
摄影:王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