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外街道荣丰北社区,总能看到社区党总支书记常青晓的身影。自2017年来到社区工作后,常青晓一路学、一路干,从入户敲门都胆怯的社工小白一路成长为了社区当家人。
初心照亮前行路
2017年6月,常青晓成为广外街道的一名基层社工。选择这份工作,起初是因为离家近,方便照顾家庭。然而真正进入社区,她才发现要想干好社区工作,就得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心”。
记得有一年夏天,暴雨预警突如其来,社区紧急组织防汛值守。刚成为母亲的常青晓嘱咐好家人后,披上雨衣,冒着瓢泼大雨赶回社区报到。那天夜里,她和同事们一同在院里巡查低洼地带,反复查看下水口有没有堵塞,一直忙到了后半夜。这让她第一次深刻体会到:党员的责任不是停留在嘴上,而是实打实在风雨中的坚守。
不久后,常青晓参与人口普查工作,需要和同事一起挨家挨户上门采集信息。第一次敲开居民家门时,她心里忐忑不已,总担心自己说错话被拒之门外。“这不是那天雨夜里的小常吗?”居民的一句话不仅拉近了两人的距离,也让她对工作有了信心,自那以后,她开始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工作话术、表情,扎实服务基本功。碰到年纪大的居民,她会慢慢陪着他们回忆、帮着找证件,遇到年轻的上班族,就利用晚上或周末再登门,同时做到尽量不打扰对方休息。短短几周下来,她不仅顺利完成了普查任务,还记住了不少家庭的特殊情况。
对于常青晓来说,曾经带过她的社区老书记是最好的榜样。每当遇到难题或居民有急事,老书记们总是第一个站出来、耐心解决。这些老一辈社工的榜样力量,让常青晓在日常工作中始终提醒自己,要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带着热情和责任去服务好每一位居民。
角色变了 责任更重了
经过几年的磨炼,去年,常青晓担任社区党总支书记的工作。角色变了,责任更重了。
荣丰北社区人口众多、流动性大,她深知,社区当家人不仅要敢于迎难而上,成为群众的主心骨,更要带好班子队伍,提升社工工作效能。
供暖一直是荣丰北社区的“老大难”。小区供暖管线设计存在缺陷,部分热力管道年久失修、暴露在外,经过几年努力供暖问题虽有改善,但每逢供暖季仍有投诉。今年跨年夜,荣丰北社区接到供暖公司紧急求助:10号楼16户因主管道突发漏水,需立即抢修。管道被包在居民墙体内,抢修需凿墙,引发了居民担忧。常青晓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和供暖、物业迅速成立抢修小组,从下午6点起挨家挨户做沟通解释,耐心讲明抢修的重要性。对于不在家的住户,通过电话联系取得门锁密码,全程录像监督维修。晚上7点半,抢修正式开始,经过4小时奋战,终于在新年钟声敲响前完成管道更换,保障了16户居民元旦期间温暖过冬。
随后,为了彻底解决这个“老大难”,社区党总支结合小区供暖公司更换的契机,通过党建引领、多方协同开展专项整治,对管道进行施工改造,有效改善了供暖不热、大面积爆管等问题,不断提高冬季供暖服务质量,得到居民认可。
担任社区党总支书记后,常青晓推出“每月带班主任”制度——每月指定一名社工暂时代理社区主任,统筹处理日常事务。起初也有同事犯嘀咕:“平时只管自己那点事,这主任咋当啊?”对此,常青晓给大家鼓励:“五个手指不一般齐,但人人都有长处。轮流当主任,就是给大家一个锻炼的机会。”
制度推行后,大家的潜力被不断激发。比如有一位平日里寡言沉稳的社工,轮到值班时主动提出提前检修暖气管线的建议,让同事们刮目相看。“别小看一个月,角色一变,视野就不一样。”常青晓欣慰地发现,很多社工展现出“挑大梁”的能力,“大家不仅能力提升,也为社区培养了后备力量。”
此外,常青晓要求社工走出办公室、深入网格。她给每个人立下规矩:必须熟悉自己负责网格区域内每一户居民的情况,“哪几户是租户、哪几户有困难,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常青晓自己每天也会到社区中和大爷大妈们拉家常、听意见。居民们感受到了变化:“现在经常能见社区工作人员,人还没张口,他们就先打招呼。”社区作风的转变赢得了居民信任,也为荣丰北社区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以“家”文化凝聚“心”动力
荣丰北社区居民来自五湖四海,如何让大家增强归属感,把社区当成第二个家?常青晓把突破口放在了社区文化建设上。
前不久,在街道的支持下,荣丰北社区策划举办了首届社区民俗节,当天社区广场格外热闹。舞台上,居民自发组织的文艺队跳起了充满地域风情的舞蹈,引得居民阵阵掌声。一旁的展位上有各地家乡特色的手工艺品和传统美食。孩子们好奇地凑前观看,老人们边看边聊家乡风俗,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在小小的社区里交融碰撞。
说起民俗节的创意,常青晓发现社区里有许多“新北京人”,大家来自天南地北,平日里聊起各地的习俗,总会露出思乡的神情。于是,她带领社工精心策划,还召集居民一起集思广益,把大家对家乡的记忆和各地的民俗元素融入活动内容。居民张阿姨感慨:“离开老家这么久,没想到在社区还能找到过节的味道,真暖心!”看到大家脸上的欢笑,常青晓愈发坚信,文化纽带一旦建立,社区就有了凝聚人心的力量,民俗节的成功举办只是起点,要逐渐建设社区品牌活动,让居民每年都能在家门口感受多彩的文化盛宴。
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文化多样性需求,常青晓积极“借力”,探索区域化党建共建新模式。西城区司法局率先响应,定期派律师来社区举行法律咨询和讲座,免费为居民答疑解惑。东直门医院专家团队来到社区开展义诊活动,老人们排着队把脉问诊……如今,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在常青晓的努力下涌入社区,为居民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温暖。
常青晓常说:“社区党总支书记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联动大家共治共建的桥梁与纽带。我希望荣丰北社区能成为一个让居民有归属感、有幸福感、有获得感的家。”
记者付善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