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下有光 | 少年读书微光集
2025-08-14 17:2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书页翻动的声响,是少年与世界对话的私语;笔尖流淌的感悟,是心灵被文字点亮的痕迹。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附属小学,阅读从来不是孤单的旅程——它是课堂上的热烈讨论,是书架前的驻足沉思,是家校间共捧书卷的温暖时光。

当孩子们翻开书本,那些跳跃的文字便化作微光:或许是《小王子》里关于成长的哲思,让他们读懂责任与爱;或许是《昆虫记》里的自然密码,让他们看见微小生命的力量;又或许是历史故事里的千年回响,让他们触摸文明的温度。

《灰尘的旅行》高士其著著【摘要 书评 在线阅读】-苏宁易购图书

《灰尘的旅行》读后感

四年级二班周仪儒     指导老师:许娜

今年五一,我阅读了中国著名微生物学家高士其所写的《灰尘的旅行》。这本书以细菌为第一人称,“亲口”讲述了他研究细菌时的趣事。让我们一起走进《灰尘的旅行》吧!

我先来谈谈作者。高士其,原名高仕錤,生于1905年,卒于1988年,是中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科普作家和教育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课本里的科学家”。他在1928年被聘为芝加哥大学细菌系实验室助理,后不幸因一次实验感染脑炎病毒,身体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1930年归国后,尽管他身体不便,仍写下了许多有趣的科普文章,并改名为高士其,以此明志“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他喜欢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让孩子们轻松地理解科学知识,代表作有《菌儿自传》和《我们的土壤妈妈》等。

本书有《科学童话:菌儿自传》和《科学趣谈:细胞不死的精神》两个部分。《科学童话:菌儿自传》以细菌的视角展开,详细描述“菌儿”在自然界和人类体内的生活历程,揭示了微生物世界的奥秘,以及细菌在生态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带来的影响。《科学趣谈:细胞的不死精神》通过科学小品的形式,以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特性、灰尘的无处不在、热量传递的科学原理和应用,以及人类从火的发明到现代科技发展的历程。

其中,我最喜欢《吃血的经验》这一章,它讲述了菌儿的“民以食为天”。虽然菌儿的生活环境艰苦,但是它仍能让自己吃得复杂而普遍,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的环境。菌儿在总结吃血的经验时,其实是在告诉人们如何避免此类疾病。

读了《灰尘的旅行》这本书后,我知道了许多我曾经不知道的事。细菌有衣食住行吗?当然!细菌的衣食住行讲究吗?必须的!此外,还有很多有趣的科学事实等待我们去阅读。高爷爷的经历也让我知道,人的一生会有许多意外,我们不能因为身体的缺陷而意志消沉,及时调整还有机会通过其他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故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加油,让我们更努力地学习,读更多的书吧!

教师评语:本文语言朴素,构思合理,行文层次清晰,能紧扣书中核心观点,结合“灰尘的旅行”的主题,思考很有见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原著正版精装硬壳完整本海伦凯勒世界名著学校小学初中生青少年经典小说寒暑假课外阅读推荐新华畅销书_虎窝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六年级一班魏羽彤   辅导教师:杨海明

最近,我看完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放下书的那刻,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息,仿佛有一束光穿透了心中的迷雾,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和希望的力量。

海伦·凯勒一岁的时候,疾病粗暴地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力,使她永远生活在黑暗和沉寂的世界里。但海伦并没有被命运打倒,而是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了读书、写字、说话。这一路上,她不知经历了多少磨难,凭比常人多无数倍的毅力,考入了哈佛大学,成为了优秀的作家和教育家。

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海伦想象自己拥有三天光明时,渴望看到的平凡又美好的事物。第一天,她想看看那些曾给过她温暖、帮助过她的人;第二天,她要去博物馆了解人类伟大的历史和艺术;第三天,她想感受普通人充实美好的生活。这些我们觉得再平凡不过的事,在海伦眼里竟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我猛地察觉,我们现在的健康与快乐是多么宝贵,我们总是抱怨学习太累,生活太烦,但殊不知我们又是多少人眼中所向往的模样。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只要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就一定能跨过难关,迈向光明的未来。我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比如考试失利、与家长发生矛盾等等。我以前可能会感到失落,打退堂鼓,但海伦的故事让我能振作起来,调整好心态,重新面对挑战。我要怀抱积极的态度热爱我所拥有的一切,不能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我还要像海伦一样努力地学习,战胜困难,成为命运的主人。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向我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和态度,它像一束耀眼的光,驱散了我心中的迷雾,让我看清了前进的方向。我会牢记海伦·凯勒的故事,让这希望的力量,绽放出七彩的光芒。

教师评语:读后感情真意切,能深刻领悟海伦·凯勒作品中生命的坚韧与希望。结合自身经历谈感悟,体现出阅读带来的思考与成长。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希望小作者继续保持这份对阅读的热忱与深度思考,从更多书籍中汲取力量!

小老鼠皮克历险记原著正版上下册书目推荐世界文学名著儿童文学故事书无障碍阅读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三四五六年级课外书_虎窝淘

勇于面对

——《皮克历险记》读后感

五年级三班孙意筠    指导教师:庞海英

当我翻开《皮克历险记》这本书,就像开启了一场特殊的心灵之旅。我深知,一定要为这趟旅程留下些文字,好让更多人认识勇敢的小老鼠皮克,一同探寻它的经历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故事的主人公皮克,本是一只在阳光与欢笑中穿梭的快乐小老鼠。然而,人类灭鼠计划的阴影,如暴风雨前的乌云,瞬间笼罩了它的世界,将它的生活卷入无尽的黑暗漩涡,不幸接踵而至。

那原本晴朗的一天,天空突然变脸,大雨如注。皮克的妈妈在风雨中跌跌撞撞奔回,一声惊雷炸响,妈妈悲痛欲绝:“你爸爸……死了!” 话音刚落,便体力不支晕倒在地。那一刻,皮克的世界天旋地转,满心的痛苦、迷茫、无助交织,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它在绝望中放声大哭。可哭罢,它还是强忍着悲伤,颤抖着收拾起凌乱的家。

此后的日子,白天,皮克用稚嫩且笨拙的动作,努力维持着家的模样,精心照顾着妈妈;夜晚,当世界陷入沉睡,它却在黑暗中独自啜泣,泪水浸湿了小小的床铺,失眠如影随形。

直到有一天,皮克在为妈妈梳理毛发时,赫然发现妈妈眼角爬满了皱纹。那些皱纹,如同一把把尖锐的刻刀,刻进它的心里,也刻出了成长的决心。就在那个夜晚,皮克不再哭泣,而是在心中种下了勇敢的种子。

从那以后,皮克如同破茧的蝶,从一只柔弱爱哭的小老鼠,蜕变成为一只勇敢无畏的大老鼠。它战胜了内心的怯懦与恐惧,重新拥抱生活,不仅能为妈妈遮风挡雨,更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皮克的经历,让我看到生命的韧性。世界从来都不是完美无瑕的,它时常千疮百孔、破破烂烂,但总有人凭借勇气与爱,一针一线地缝补破碎的生活,重铸希望。人生之路,布满荆棘与坎坷,有鲜花簇拥的高光时刻,也有深陷泥泞的至暗瞬间。过去的伤痛,无论多么刻骨铭心,都不应成为束缚我们前行的枷锁。我们应像皮克一样,珍视当下的每一份小确幸,用勇气做剑,斩断困难的藤蔓,向着未来坚定迈进。

这只小小的老鼠,用它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气,是穿透阴霾的光;成长,是在苦难中绽放的花。如今,每当我在生活的迷宫中徘徊,每当困难如巨石横亘在眼前,皮克那坚定的身影就会在我脑海中浮现。它如同一位无声的导师,激励我鼓起勇气,直面挑战,在人生的道路上,踏出属于自己的坚实步伐,书写属于自己的成长传奇。

教师点评:对《皮克历险记》故事内容的概括清晰、有条理,从皮克原本快乐的生活,到遭遇变故后的艰难,再到它的成长,过渡自然,将故事主线完整呈现,让读者能迅速了解原著关键情节。 建议在论述皮克的成长对自己具体的激励作用时,可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遇到困难并受皮克启发去解决的事例,让感悟部分更具真实性与说服力。

这些稚嫩却真诚的文字,是少年们在墨香中种下的光。今天,我们把这些微光汇聚,让你看见阅读如何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如何让他们的眼睛里盛满星辰大海。这不仅是一份读后感,更是一群孩子与世界的温柔对话——关于热爱,关于思考,关于成长路上那些被文字照亮的瞬间。


作者:

青年文学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