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从“一场演出”到“一城狂欢”
2025-08-14 21:2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纪晨/摄

如今的文化消费市场中,演唱会早已超越单纯的音乐演出范畴,逐渐成为文旅融合的新引擎,牵动着城市经济、文化、旅游等多维度发展。从“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的消费热潮,到今年北京文旅部门将整座城市打造成沉浸式演唱会空间,北京正以创新实践探索演唱会与文旅的融合新模式,让演唱会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劲动力。

全城涌动“MAYDAY”热浪

最近的北京,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圆滚滚的橘色“胡萝卜”——这是五月天主唱阿信的标志性形象化身,让整座城市都染上了明媚的色彩。

7月25日至8月17日,来自中国台湾的五月天乐队在国家体育场(下称“鸟巢”)连开13场演唱会,不仅刷新了他们去年10场鸟巢演唱会的纪录,更巩固了其“鸟巢开唱场次最多歌手”的地位。这也是自2012年以来,五月天第9次在鸟巢与歌迷相聚。

7月27日,五月天鸟巢演唱会现场

今年6月,北京多处场所就被悄悄装点成了一座巨大的沉浸式“MAYDAY LAND”(五月天主题空间)。居庸关长城脚下、钟鼓楼广场、798·751园区炉区广场、首钢园、亮马河麦家桥旁,五座五月天成员的形象人偶相继亮相,成为“五迷”争相打卡的“寻宝地标”。随着演唱会临近,北海公园、西单劝业场、朝阳公园内的大型主题装置更引发路人好奇,线上线下的“种草”声浪,为这场音乐盛宴提前铺就了热烈氛围。

朝阳区的THE BOX年轻力中心更是化身“五月天城堡”,整栋楼从一层到顶层都藏着乐队的专属印记。位于楼内4层的主题展览堪称“五迷”必打卡的“时光任意门”:两间复刻的练团室尤为引人注目。此外,楼内的限定扭蛋、留影拍贴机、VR观演体验等互动项目,更让歌迷沉浸式感受乐队魅力。

为方便“五迷”打卡,北京旅游集散中心推出五月天公仔打卡观光专线,多条日游、夜游路线带歌迷解锁城市角落的偶像印记。朝阳区、西城区联合百余家商户推出“票根福利”,凭演唱会购票凭证甚至“胡萝卜”玩偶,即可享受餐饮折扣、购物满减、消费返券等专属礼遇,让音乐的快乐从场馆延伸到城市的烟火角落。

让城市与演唱会联动

五月天公仔亮相钟鼓楼广场

演唱会的狂欢早已不止于场馆内的几小时演出。如今的北京,正通过文旅力量的深度介入,让音乐氛围蔓延至街头巷尾,让场馆内的演出成为全城参与的文化盛宴。

不止五月天的“MAYDAY LAND”,今年北京多场演唱会都通过场外打卡点设计,为歌迷增添游玩乐趣。林忆莲演唱会期间,三里屯的林忆莲过往演出回顾展勾起歌迷青春共鸣;任贤齐开唱前后,北海公园的湖光山色间立起他的巨型玩偶,歌迷举着相机与偶像“合影”,连任贤齐本人也专程到公园打卡。

任贤齐在北海公园与人偶合影

陈奕迅演唱会时,THE BOX年轻力中心的楼梯写满经典歌词,每级台阶都藏着歌迷与歌曲的独家故事,朝阳文旅办公地的陈奕迅充气人偶也吸引众多歌迷拍照留念。这些精心设计的场外场域,让一场演出变成充满仪式感的“音乐朝圣之旅”,歌迷在观演之余循着偶像印记探索城市,参与感与幸福感倍增。

陈奕迅五米巨型充气人偶

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芳看来,通过城市氛围的整体营造,能吸引更多跨区域观众来京观演,进而带动经济、刺激消费。

据文旅部数据,大型演唱会的带动效应约为1:6.85,即1元门票可带动6.85元综合消费,对消费的拉动效果尤为明显。大型演唱会的经济辐射力形成“以场馆为核心、向全城扩散”的消费浪潮:核心辐射圈(场馆及周边)直接拉动场租、演出产业链收入,带动住宿零售消费;次级辐射圈(北京核心商圈)中,据北京市朝阳区数据,鸟巢演唱会京外观众超60%,跨城歌迷利用观演间隙游览景点、逛商圈,形成“演出+旅游”模式;全城辐射圈(文旅全产业链)催生出“机票/高铁+酒店+景区”的跨城消费链。

“演唱会经济”赋能城市发展

朝阳公园五月天表情球 奥子/摄

为保障演唱会顺利开展,北京从服务保障、审批优化、政策扶持等方面打出组合拳。通过制定《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综合服务保障协调机制》,联合公安、交通等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推出十余项服务监管措施,优化审批、完善安保、提供通关便利;推进大型营业性演出“一件事”集成办理模式,效率大幅提升;出台《北京市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对大型演出项目分梯次给予最高300万元支持,全国惟一站、首演项目支持金额上浮,境外观众占比超10%且售票超20万人次的项目可获500万元支持,激励优质项目落地北京。

今年,演唱会经济已成为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流量入口与文商旅融合催化剂,是聚人气、显文气、汇商气的重要力量:它既是拉动消费的引擎,带动酒店、餐饮、交通等“真金白银”增长;也是擦亮城市文化名片的载体,为“演艺之都”建设注入活力;更通过“演唱会+”场景创新,统筹联动文旅商资源,培育新业态、提升消费能级,赋能首都文。

纪晨/文


作者:

音乐周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