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正值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在这片曾饱经战火洗礼的土地上
大兴的红色血脉始终奔涌不息
为此,我们推出
“平南记忆 抗战荣光”
主题宣传报道
带领大家重回烽火岁月
聆听历史回响
传承不朽精神
“为了封锁敌人,防止敌人讨伐、抢粮,县武委会从冀中十分区弄来不少地雷,埋在敌人必经的道路上,这样怕死的敌人就不敢来讨伐了。”这是一位参与过抗战的老兵的回忆。
在长子营镇的田载耕烈士陵园里,静静躺着一枚抗战时期的地雷。据捐献者介绍,当时的地雷型号不一,有大有小,有狗头雷,有西瓜雷,还有一种枣核雷。
西瓜雷也叫开花雷,属于暗雷,下雷时需要埋起来,敌人踏上就会炸。枣核雷领来的时候是空壳,需要经过密制成明雷,下雷时不埋,就放在路上,敌人以为是抗日队伍丢掉的,上前去捡,枣核雷就在敌人怀中爆炸了,声音很大。
在当时的冀中地区,地雷因为威力大,灭敌实力强悍,被视为一种珍贵的资源,战士们甚至专为地雷编出了一首歌谣:
“地雷响,敌害怕,地雷开花威力大,闻风丧胆讨伐怕”。
就像电影《地雷战》中展现的那样,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志从未平息,自强不息的脚步更从未停歇。
八十年后的今天
当歼-20 、歼-35战机的轰鸣掠过苍穹
当山东舰航母编队在南海犁开碧波
我们总会想起那些埋设地雷的身影
央视镜头下,国产电磁炮击穿靶标的瞬间,与当年西瓜雷炸响的火光在时空中重叠;中国军号披露的新型模块化火箭炮齐射画面,恰似当年地道战里飞出的万千火铳。
从大兴人民手中的枣核雷到如今的精确制导武器,从芦苇荡里的伏击到体系化联合作战,改变的是武器装备的代际跨越,不变的是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铁血丹心。
站在这片曾被炮火蹂躏的土地上
看战机列阵划破长空
听航母鸣笛驶向深蓝
我们懂得:
八十年前的地雷战
炸响的是民族觉醒的惊雷
今天的强军之路
托举的是民族复兴的脊梁
铭记不是为了延续仇恨
而是为了
让“西瓜雷”的轰鸣永远成为历史
让“地雷开花” 的歌谣
变成孩子们仰望战机时哼唱的
强军之歌
文字:王剑秋
视频制作:王剑秋 郭宇涵(实习生)
部分资料来源:田载耕烈士陵园、杨景波(文化志愿者)
编辑:陈怡
监审: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