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每天使用的电动自行车,是否因电池老化衰减而存在安全隐患?近日,“电动自行车电池健康评估”活动已在西城区全面铺开,经检测性能正常的电池将被赋“绿码”,而存在高风险的电池则将被贴上“红码”。体检结果一目了然,居民日常骑行更有安全感。
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居民电动自行车电池使用情况
红码(左一)
绿码(左二)
电池通过健康评估后贴“绿码”
8月15日,记者来到大栅栏街道百顺社区检测点看到,专业检测人员正熟练地接过居民推来的电动自行车,有条不紊地进行电池检测。“您这块电池的内阻和电压数值都在正常范围,性能稳定,日常使用很安全,可以放心骑行。”检测人员一边告知居民检测结果,一边迅速为合格的电池贴上“绿码”。
“这电动自行车我天天骑着,还真担心电池有啥问题,现在检测完有了‘绿码’,心里踏实多了!”居民张阿姨说道。现场,检测人员还耐心地向居民讲解电动自行车电池的日常保养知识,提醒大家要定期检查电池,避免过度充电等不良习惯。
为检测完毕的电池赋码后,检测人员用手机扫描刚刚贴上的“绿码”,进入了北京市城市运行管理事务中心所搭建的“电池快检”信息平台。“这个小程序是全市为电动自行车电池健康评估统一搭建的信息平台,每辆检测完毕并赋码的电动自行车,都要在系统中上传一系列信息。”
记者看到,平台中记录了此台电动自行车平均每周充电次数、充电方式、购车时间、续航里程、电池外观是否鼓胀变形等一系列重要信息。
据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自8月12日起,大栅栏街道9个社区全面展开“电动自行车电池健康评估”活动。初期,每个社区配备1—2名检测人员,重点对辖区内近4000辆居民电动自行车、2000余辆商户电动自行车进行电池健康评估,尤其将使用年限超过5年的车辆列为重点检测对象。“同时,各社区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采用街巷巡查、集中设点方式,携带台账深入街巷、院落逐户落实检测任务。”
据了解,从8月起,西城区已聘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所有街道同步开展电动自行车电池健康评估,各街道选取一至两个社区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后逐步覆盖全域。目前,西城区的电动自行车电池健康评估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有需要的市民朋友,可致电本社区服务电话。
“红码”电池实现安全回收闭环
在此次“电动自行车电池健康评估”活动中,“红码”电池的出现备受关注。那么,什么样的电池会被贴上“红码”?又该如何处理这些“红码”电池呢?
“电动自行车使用过程中,电池会逐渐老化、性能衰减,影响电池使用的经济性,同时,如果使用环境和保养条件不佳,甚至存在拼改装等行为,还会显著增加电池发生燃烧爆炸等安全事故的风险。”在椿树街道椿树园社区检测现场,专业检测人员介绍说,“‘红码’电池多因电压超标或内阻超500毫欧,本质是电池老化,必须及时更换。”
“通过‘检测—标识—处置—回收’的全链条管理,从源头上切断老化电池的风险传导路径。”西城区城市管理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一旦电池被检测出存在高风险贴上“红码”,后续处理措施十分严格。首先,社区工作人员会进行劝导,耐心向居民解释电池存在的风险,结合商务部推出的以旧换新政策,引导居民及时更换掉高风险电池。如果暂时未更换,社区则会要求居民将电池放入专门设置的“红码”电池临时储存柜。这些储存柜具备充电、防火功能,能够对“红码”电池进行单独存放,有效降低安全风险。同时,社区工作人员还会对“红码”电池建立明细台账,密切跟踪其状态,确保“不遗漏、管到位”。
据了解,从全市范围来看,北京在全国率先开展居民端在用电动自行车电池健康评估专项行动。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建议对超过生产日期5年以上的电动自行车电池进行常态化评估。2024年,北京已在全国率先开展外卖、快递等重点行业电动自行车及电池的快速检测工作,总计检测9.05万辆,发现隐患电池4054块,大幅减少了重点行业因电动自行车电池隐患引发的火灾事故。今年,北京将电动自行车电池健康评估向居民端延伸。按照计划,8月底前东西城核心区的电动自行车电池健康评估将全部完成,实现超过5年期限的电池“应检尽检”。
记者王双文 姜灏摄
安全提示
电动车安全预防,需从多方面着手。选购电动自行车和电池时,要通过正规渠道,选知名、口碑好、售后佳的品牌,仔细查验认证标志,认真核对合格证上的各项参数与车辆整体外观的一致性,坚决不购买“三无”产品,避免劣质车的安全隐患。
充电安全是关键,合理控制充电时间,一般在8-10小时内,尽量白天充以便观察。选有智能检测和断电保护功能的充电桩,充满自断电防过充。充电环境要通风,远离易燃易爆物,切勿在楼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公共区域充电,以防火灾阻碍逃生、蔓延火势。
日常检查也不能忽视,要定期检查电线、电路,查看是否老化、磨损、短路。随着使用时间增加,电线绝缘层易老化破损,导致电线裸露、短路打火。同时,检查电池,若发现鼓包、变形、发热等异常,应及时更换,以免发生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