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丨处暑节气的特点和习俗
2025-08-23 12:0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

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气温逐渐下降,

天气开始转凉。

特点:当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时为处暑节气,每年8月22日至24日。处暑是一个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风俗

赏秋云:处暑时节,民间有赏秋云的习俗,天水秋云薄,天长杳无隔,秋意冉冉,一年中最美季节将至。

放河灯:放河灯也是处暑节气的习俗之一。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开渔节:每年处暑期间,浙江沿海都会举行盛大的开渔节,欢送渔民们开船出海。此时海水偏暖,鱼虾贝类发育成熟,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众多鲜美的海鲜。

祭祖: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度活动。

吃鸭子:处暑节气,民间有吃鸭子的习俗,做法也五花八门。

吃山楂:老人说,处暑要吃酸。红玛瑙一样的山楂果,洗净咬一口,酸酸甜甜,开胃又消食。山楂也是每个人的童年回忆,冰糖葫芦、山楂饼、山楂糕、果丹皮……还可以做汁、酱、酒。

吃梨:处暑秋梨最养人。在逐渐步入干燥的季节,长辈们总会让孩子多吃梨。梨子还可以榨汁、炖煮,对脾胃虚寒的人最好。

以上就是处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地的气候和文化差异,不同地区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风俗习惯。

编辑:张燕梅

责编:王 卫

审核:闫振寰


作者:

河山新闻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