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体育强国”战略,深化“武术进家庭”行动:100名中小学教师培训班开班
2025-08-28 10:1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体育强国战略的决策部署,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丰台区“武术进家庭”行动实施方案》,8月26日,由北京大学与北京市丰台区体育局联合主办的“武术进家庭”行动——100名中小学教师培训班在丰台区卢沟桥小学(南校区)正式开班。全区共100余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德育教师参加培训。本次培训旨在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德育教师的武术文化素养与指导能力,扎实推进丰台区“武术进家庭”实践行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新动能。

开班仪式

“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五育融合’中具有独特价值。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深度融合,尤其要强化家校社联动,形成合力。”在开班仪式上,区教委领导曲兆军致辞说。他勉励教师们通过培训不断突破自我、提升能力,把所学带回校园,积极引领学校武术的发展与创新,为学生全面成长注入新动力。

丰台区体育局副局长盛艳华说:“‘武术进家庭’行动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防治慢病,更承载着修身养性、崇德尚礼的文化精神。”她希望广大教师珍惜学习机会,提升教学与推广能力,把武术教育与体育、德育有机结合,推动课堂与家庭紧密衔接,真正让武术走进家庭、融入生活,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专题讲座——政策解读与协同育人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毛振明带来首场专题讲座,深入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体育八条”)。他指出,“体育八条”是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既强调“能出汗的体育课”和“人人参与的班级赛”,也注重科学方法提升学生体质,构建“大健康”教育格局。毛振明结合黑芝麻胡同小学的实践案例,强调校园体育不仅关乎学生成长,更是塑造健康生活方式的起点。体育锻炼的意义贯穿一生,不仅能在少年阶段强健体魄,在老年生活中更是幸福与健康的重要保障。他寄语教师们要深刻理解“体育八条”的精神,将运动真正融入课堂与家庭,让体育成为孩子们一生受益的健康底色。

在第二场专题讲座中,北京大学教授、妇女儿童体育研究中心主任董进霞深入探讨了家庭体育的重要性。她指出,学校是体育与健康的主战场,社区是资源供给的大平台,而家庭则是一切的基石、起点和归宿。

在此基础上,董进霞进一步从多个维度阐述了家庭在儿童体育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她强调,家庭不仅是体育兴趣的“启蒙地”和“孵化器”,也是学生运动情绪的“稳定器”和“放大器”,更是运动习惯的“养成所”和“坚持的加油站”。因此,她呼吁家长应以身作则,陪伴孩子通过运动感受快乐。

最后,董进霞指出,要实现家庭体育的目标,关键在于体育教师与家长的“握手”。通过建立家庭、学校、社区的紧密协作关系,将家庭转化为有效的“信息源”和“联络站”,从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赋能。

圆桌对话——多角度探讨武术进校园

圆桌对话由北京大学武术研究中心主任王东敏主持。与会嘉宾包括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毛利华、北京市丰台区万柳小学副校长金鑫、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体育教研组组长姚宇、北京小学广内分校体育教师年级组长王思思等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围绕“武术进校,育人到家”这一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嘉宾们结合各自的教育背景与实践经验,从家长经验、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等多元角度,分享了对“武术进校园”的理解:从武术在校园中的文化底蕴、技能传承以及对意志品质的培养到以武启智、以武养德、以武树美、以武强体的育人价值。同时,嘉宾们探讨了推动武术推广与传播的经验路径,包括通过游戏化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推动家庭参与,以及加强教师培训等实践。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武术进校园不仅是强身健体的重要途径,更是传承文化、培育品格的有效方式,为北京中小学武术教育的推广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实践参考。

案例分享:校园实践的可行经验

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体育教研组组长高菲以《武术进校园案例精讲》为题作了专题报告。高菲结合学校的成功实践,介绍了双榆树小学“双一武术”的成功路径,并总结为领航力、牵引力、承载力、续航力四大核心要素。她指出,武术进校园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的共同支持:家庭通过家长参与,将武术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学校通过体育与德育协同,渗透武德教育;社会提供实践平台,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政府通过政策保障,推动武术发展。多方协同,形成推动“以武育人”的合力。

高菲还强调,教师在推动武术进校园过程中,应积极与家长沟通。首先要做到“教武术、划拳为解”,通过游戏和比赛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发挥“行为师范,学为人师”的职责;其次,教导学生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实现武术与生活和学习一体化。

教师共议:破解武术进校园的难点与路径

在培训的最后环节,中小学教师分组围绕“武术进校园”行动展开讨论,聚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与可行性建议。教师们从自身教学、学校管理及教育实践等角度进行交流。教师们普遍认为当前主要问题包括:缺乏专业武术教练和资源共享机制;非专业教师授课信心不足,亟需在体育教师团队内推动武术扎根。此外,课程安排、教案设计及家长和校方支持不足也制约了武术课程的开展。与会教师一致认为,通过加强教师培训、优化课程设计及完善资源支持,可有效推动武术在中小学的推广与落地。

总结:理论指导与实践启发并重

为期四天的培训课程已正式拉开序幕。本次培训内容紧凑、形式多样,涵盖政策解读、理论指导、专家对话及案例分享,为丰台区百名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平台。教师们普遍反映收获颇丰,不仅加深了对国家体育政策和“武术进家庭”行动的理解,也掌握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家庭延伸策略。丰台区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推动武术文化进校园、进家庭,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为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 丰台区融媒体中心

丰台时报

丰台区体育局供稿

编辑 姜欢

审核 赵宇航


作者:

北京丰台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