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城区园林绿化局制定出台了东城区花园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根据方案,东城区将充分衔接首都花园城市空间格局,围绕“两轴一环,九横八纵,一宫两坛,五湖十片”的东城格局,片区式推进花园城市建设,促进“人民—都城—文化—自然”融合发展,构建“紫禁之东的花园生活”,绘就推窗见绿、出门即景、花香鸟鸣的城市画卷。
加强中轴绿廊贯通
推动落实永定门外南中轴沿线及北中轴鼓楼地区规划绿地建设,推进中轴绿廊向南北延伸,构建连续的绿色空间。同时,开展皇城城廓空间格局景观化恢复工作,通过历史文化节点恢复、进行地面标识等多种方式,强化皇城城廓景观格局。
聚焦景山、东四、安定门等胡同最为集中且最具特色的区域,结合老北京著名胡同分布,精心选择和布局最具文化特色的胡同绿道线路,因地制宜进行大树补植、转角增绿、门户增色、设施提升,优化完善胡同绿化品质及服务设施,精细化营造最具北京特色的胡同文化绿道。
结合疏解腾退及建筑减量工作,推进地坛公园西南门外被侵占区域腾退还绿,启动地坛斋宫等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等工作,恢复地坛公园历史格局及历史名园景观风貌。
以花市大街、天坛周边等道路为重点,因地制宜打造连续、优美、舒适的动感城市画廊及慢享城市画廊。
打造特色花园片区
结合片区综合性城市更新,东城区将打造一批特色花园生活示范街区和花园式文化示范街区。
推进景山、东直门、和平里等街道公共空间综合改造提升,形成一批花园生活示范街区,引领带动各街道花园生活街区建设,提升全区环境品质。
聚焦皇城周边、国子监—雍和宫等重点片区,推进花园式古都文化示范街区建设。
盘活利用好东城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序章”市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激活红色文化资源活力,建设花园式红色文化示范街区。
重点加快前门地区京味文化传承载体升级,推进前门片区花园式京味文化示范街区建设。
围绕以安定门外、东直门外、永定门外三片为承载的“科创金三角”区域,因地制宜培育花园式产业园区。结合东直门国际创新港、南中轴国网数科园区周边等项目,重点推动东直门及永外花园式科创产业示范街区建设。
多元示范花园场景
推进“文化金三角”区域花园商圈场景营造,带动王府井、前门、隆福寺、东直门、崇文门五大商圈及五道营胡同、南锣鼓巷等九大特色消费街区花园式提升,结合各商圈首店、旗舰店、创新概念店的引进,营建花园式首店场景,打造活跃的首发经济环境。
鼓励倡导校园绿化空间营建,结合校园空间改造,因地制宜增加花园休息区、屋顶花园等空间,推进一批小而美、小而精的花园校园建设。
倡导医院内设置花园空间,鼓励设置花园散步道,提供舒适的诊疗环境。结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提升项目,推进医院花园空间营造。
结合各街道养老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按照老年人的特征和需求,设置适老化空间,提升适老化设计标准,营建花园适老化设施。
鼓励文体设施开放化、花园式改造,有效提升城市空间的功能复合利用,推进各社区文体设施功能复合利用,营建花园文体设施。
结合低效楼宇、公共建筑节能绿化改造等工作,推动建筑绿色低碳发展,营建花园办公场景。
持续加强北京站站前广场、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周边公共空间景观提升,结合轨道微中心建设、公共空间改造等,营建花园场站场景。
推动园艺师全覆盖
推动各街道园艺师全覆盖。由园林绿化领域专家担任街道园艺师,在规划设计层面与街道责任规划师、建筑师统筹协调,融合联动,全程参与跟踪街区保护更新、街道改造、园林绿化建设提升等工作,将花园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韧性城市建设、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等任务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由园林绿化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社区园艺师,通过行业主管部门指导、校地合作、企业合作等方式,发挥专业技术人员沟通纽带作用,与社区物业、居民、辖区单位等共同开展社区花园营造、园艺技术指导等活动。
创新推进家庭园艺进商圈、进公园、进社区、进单位、进校园的形式和内容,培育发展园艺产业新质生产力和“园艺+”消费场景。
优化和升级现有园艺驿站、花卉市场、花店等消费服务模式,大力推进东城特色“有花小驿”品牌建设。在商圈、地铁、便利店、菜市场、公园等生活触点提供家庭园艺产品和服务,将花卉园艺产品送到百姓身边。
文字:王慧雯
图片:张维民 林萱 张传东 王峥 赵承顺 叶春 李玲 武辉
部分图片来源于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