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经济”火热升温 基础款“稳坐C位”理性选购成主流
2025-09-01 13:2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开学临近,西城区多家文具店与书店迎来大客流。联名款、盲盒等“新奇货”抢占醒目货架,但记者走访发现,真正被家长与学生频频选购的仍是铅笔、中性笔、透明直尺等基础款,好用、耐用依然是选购文具的标准。

导购员向小顾客介绍各类文具用品

各种文具用品琳琅满目

热闹货架背后基础款最能“打”

在西城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附近的一家文具店,门口“新学期必备”货架上,练习本、作文本、透明直尺、白橡皮成套摆放。收银台旁,“入学清单同款”“低年级推荐”的提示卡尤为醒目。

“每年开学季都是最忙的时候,今年来采购的顾客比较多。我们把实惠、特价的基础款放到显眼位置,减少家长挑选时间。”店主一边补货一边介绍道。记者注意到,货架另一侧陈列着多款IP联名笔记本与收纳本,包装更精致、定价相对更高,但多数家长仍先把清单里的基础文具装入购物篮。一位五年级的学生说:“零花钱不能都花在好看的文具上,要算性价比,尽可能多买点,有囤货,心里更踏实。”一位家长则边翻手机边挑选:“孩子根据老师要求列了购物清单,过来挑选更能心中有数。”

在一家晨光文具店,销售人员对来选购的家长提示:“先问清楚学校要求,按清单买,避免回家发现不需要造成浪费。”现场,很多低年级学生大多让家长帮着买,而高年级学生则会自己试一试。一名初一新生试写中性笔,看出墨顺不顺、干得快不快。店员坦言,带装饰的中性笔和带金属链坠的直尺“好看但不实用”,不少孩子上手“把玩”后还是会回到基础区域挑选常规款购买。

在新街口外大街一家文具店,记者看到店方把常见的铅笔、橡皮、透明直尺、量角器、笔芯与作文本按不同年级分层码放,价格一目了然。门店负责人说:“这两年家长普遍更理性,先把必需品配齐,再挑一两样孩子喜欢的。”而在周边商场的文创集合店里,文具盲盒、流沙笔袋、扭蛋橡皮依然占据中心货架,但记者现场观察到,家长多持谨慎态度,“这些可以给孩子枯燥的学习增添乐趣,但使用频次少,自然买的就少。”一位家长说道。

此外,“科技感”文具的接受度则与使用场景直接相关。自动削笔机、电动橡皮等产品多是在家中使用,形式更为“花哨”点。“学校课堂强调安静,携带传统文具更方便。”一位家长说道。

规避“文具刺客”回到学习本位

记者在三家门店做了简单比对:练习本、直尺、橡皮等基础款价格稳定、供给充足。“联名款”“限定色”“带玩具属性”的单品多被摆在高处醒目的货架上,单价普遍高于基础款,但销量一般。同时,不少门店开始用“成套思维”帮助家庭控预算:把“课堂刚需”打包,以透明袋标注年级、件数与材质。把“兴趣好物”集中到一处,便于家长与孩子“明确边界”。也有商家将“旧机换新”与“按量补芯”作为会员权益,鼓励“以用为先”的消费方式。

多位受访家长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能不能安静规范地用”“有没有反光、坠饰与可拆小件”“会不会分散注意力”等是重要的选购硬门槛。与之相对,学生的“装备观”也更加成熟:普遍把“好写、耐用、好维护”放在第一位:选笔会比较出墨与干速,选尺看刻度与材质,选橡皮更偏向无香味、易握的基础款。

许多店员也表示,在价格与体验之间,理性更显重要,好看的挂饰、亮片与磁吸件“看着心动,用着累赘”;而“可持续使用”的普通替芯、耐摔笔壳、可清洗布面笔袋,反而更经用。此外,一些含有小零件、小球等特殊部件的内置产品,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孩子年龄,谨防使用方式不正确,带来误吞、窒息等危险。

开学季的“选笔之战”,热闹背后并不复杂:让文具回归学习工具的本位,让开学仪式感回到阅读与思考的本质,家校社三方共同引导,理性选择,才是新学期最好的“开场白”。

记者付善元文 姜灏摄


作者:

北京西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