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区块链创新发展,北京市这三年计划这么干!
2025-09-01 18:0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2025年4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委网信办、市政务和数据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正式发布《北京市区块链创新应用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这是北京市继2020年首次发布区块链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之后,聚焦区块链核心技术研发与重大场景创新应用,第二次发布“路线图”和“任务书”。行动计划发布后,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对《行动计划》作了解读。

关于政策的出台背景,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表示:区块链作为产业数字化底层核心技术架构和重要基础设施,已成为发展数字经济和建设数字强国的重要载体。北京市自主可控区块链技术研发与应用场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已形成良好发展态势。为持续推动区块链占先,以区块链技术促进数字要素价值释放,加速构建新质生产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关于政策亮点,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介绍:首先是开展区块链创新源筑基行动。聚焦下一代区块链网络所需的前沿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围绕密码学、机密计算、分布式系统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催生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建设下一代高可信区块链网络试验验证平台,支撑超大规模复杂场景试验验证。

其次是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统筹布局区块链领域基础设施,打造国家级区块链枢纽节点,构建可信数字身份、分布式数据目录等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此外是开展示范应用标杆引领行动。以医疗健康、教育资源开放共享、人工智能大模型、金融服务、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为突破口,推动区块链技术深度融入实体经济,促进业务流程优化、数据共享可信、服务模式创新,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应用标杆案例,带动区块链技术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推广。

关于发展目标,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表示:面向国家新型可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着眼下一代区块链技术前沿,构建“一链一网一平台”基础设施与多元应用协同发展的生态格局。

到2027年,自主可控区块链技术对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底座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区块链专用芯片、隐私保护、跨链互通、分布式组网等下一代区块链核心技术方面形成拍字节级节点可信存储、万级链网可信互联、亿级可信身份互认等10项以上突破性成果;国家级区块链枢纽节点建设初具成效,满足多元化应用场景需求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初步建成;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医疗健康、金融服务等5个重点领域形成20个以上优秀标杆应用案例,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区块链技术创新策源地、应用创新标杆地。

据介绍,为推动区块链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三大方向重点任务

一是聚焦区块链原始创新策源。重点强化区块链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密码学、机密计算、分布式系统等重点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实现拍字节级节点可信存储、万级链网可信互联、亿级可信身份互认,后量子密码算法硬件加速较CPU系统算子级计算性能提升不低于5倍。加强隐私计算技术研发。构建下一代高可信区块链网络试验验证平台、跨域数据要素流通平台,支撑超大规模复杂场景试验验证。

二是完善区块链基础设施布局。打造国家级区块链枢纽节点,构建可信数字身份、分布式数据目录、存证服务、数据专区管控等安全可信区块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降低区块链应用开发门槛,提升区块链网络与实体产业融合效率。

三是推动区块链深度融合应用。打造区块链多场景标杆应用,推动区块链技术服务医疗健康数据融通,促进医保商保融合;汇通教育语料数据,赋能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打造大模型语料数据存证流通机制,助力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推动数据共享支撑金融服务供给增强;整合重点车辆数据和货运数据,助推交通运输服务提质。


原文内容出自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网站


作者:

长安链ChainMaker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