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又到了一年一度候鸟迁徙的季节。近日,在大兴区长子营镇的河道与湿地群中,大批南迁候鸟如期而至,纷纷在此停歇、觅食、积蓄能量,构成一幅灵动和谐、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
早上七点,记者在位于长子营镇留民营路和朱大路的凤港减河段看到,水面上、草丛间,时不时有白鹭、灰鹭及黑翅长脚鹬出现,它们或觅食于浅水之间;或飞在天空中划出优美弧线,成为这个秋天长子营最动人的风景。
为了给这些远道而来的“鸟类朋友”营造更适宜的栖息环境,近年来,长子营镇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坚持“林水共治”,通过实施平原造林、景观生态林提升、小微湿地建设、生态保育小区、河道水环境治理等一系列工程,显著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目前,长子营镇林地面积已达约2.2万亩,建成生态保育小区6处,森林覆盖率达38%。广阔舒展的漫滩、摇曳生姿的芦苇、星罗棋布的坑塘,一条条林水相融的生态廊道,一处处多样化的湿地景观,共同构筑成众多野生动物理想的栖息与繁衍家园,也不断丰富着长子营的鸟类多样性。据统计,目前已在长子营镇观测到包括震旦鸦雀、红隼、黑翅鸢、小天鹅等在内的183种鸟类在此“安家”或“中转”。
长子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位于东亚至澳大利亚候鸟迁飞通道上,每年春秋两季都有大量候鸟途经北京,长子营镇凭借优良的生态环境,已成为这条迁飞路线上名副其实的“星级驿站”和“安心港湾”。鸟类翩跹的身影,既是对长子营镇生态保护成效的有力证明,也生动地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长子营镇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保护与恢复,让生态与生产更加和谐,让更多的鸟儿在此繁衍生息,绘就更加绚丽的生物多样性图景。
记者:廉海涛
编辑:郭恒
监审:张晶晶、陈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