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的理想家园小区,建成于2012年,是涵盖经济适用房、公租房的混合型社区。如今13年过去,小区道路已严重老化——路面坑洼不平,雨天积水、晴天扬土,老人怕绊倒只能贴边行走,居民电动车胎频繁被扎,12345热线近半年也多次收到来自理想家园小区的修路诉求。这份“出行焦虑”打破了社区的平静,而物管会提出的“公共维修基金+公共收益”修路方案,更引发了一场关于“钱该谁出、账该咋算、权该谁掌”的激烈争议。本期《向前一步》走进理想家园,探寻破解道路困局与信任裂痕的“双向坦途”。
从居民到物业、社区,“修路”早已达成一致,但针对资金来源的分歧却让问题陷入僵局。一边是居民对“公共收益糊涂账”的质疑、对“公维被滥用”的担忧,一边是物业对账目合规性的辩解、政府对政策边界的厘清,多方观点碰撞下,“钱的问题”成为修路最核心的“拦路虎”。
公共收益争议 账目透明度引发业主质疑
“13年的停车费、电梯广告费,怎么可能只剩108万元?”一位社区居民的质疑引发广泛共鸣。业主们估算,小区高峰期有600多辆车停放,仅停车费收入一项每年就应近百万元,加上电梯广告、快递柜租赁等收入,累计公共收益应超千万。
但根据物业公布的数据,2013—2024年小区公共收益共741.6万元,结合小区前期物业合同,其中30%作为服务费提取,剩余部分用于弥补物业亏损,最终结余108.32万元。
为何业主估算的公共收益远高于物业公示金额?账目究竟有没有问题?物业以“弥补亏损”为由使用公共收益,是否有问题?业主坚持要求物业公开所有公共收益的支出明细与凭证,反复呼吁账目透明化,让每一笔钱的去向都能被业主监督。
民意调查争议 表述模糊引发居民疑虑
物管会就修路事宜发起民意调查,但其发布的调查通知中出现了表述不一致的情况:通知上方注明“先使用公共收益,不足部分使用公维基金”,而下方选项却写为“是否同意使用专项维修资金及公共收益部分”。这种表述差异使居民对资金的使用产生担忧。此外,部分居民反映民意调查过程存在沟通不充分的问题,进一步引发对资金使用透明度的疑虑。
责任主体争议 到底该谁来修路?
部分业主提出,小区作为经济适用房项目,道路维修责任应主要由政府承担。小区物业也理应承担修路责任。对此,西红门镇政府和物业公司分别给出回应。而嘉宾在节目中指出,业主在享受保障房政策优惠的同时,也应承担相应的产权人义务。道路究竟谁来出钱维修?一时陷入困局。
业委会缺位 居民希望早日成立业委会
目前小区尚未成立业主委员会,在修路事宜推进过程中,物管会委托物业公司开展民意调查工作,但由于沟通不够充分、程序公开度不足,导致部分业主对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代表性提出质疑。居民希望能够尽快成立业委会,确保修路方案能够充分反映业主的共同意愿。
一边是亟待修复的坑洼道路,关系着居民的出行安全;一边是亟待重建的信任关系,关乎社区未来的治理根基。理想家园的“修路之争”,修的是“脚下的路”,更是“治理的路”“信任的路”。这场多方参与的协商,能否让居民放下疑虑、让物业扛起责任、让政府做好监督,最终为理想家园铺就“安心坦途”?敬请关注本周日晚21:05北京卫视《向前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