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湾区:全域结对齐护水 京堰同心谱新篇
2025-09-06 12:5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全域结对齐护水

京堰同心谱新篇

今年以来,张湾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聚焦“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责任,以深化“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党建工作为统领,深入开展“乡村结对 京堰同行”活动,通过组织互联、产业互兴、人才互育、生态互动,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生态优先、产业融合的京堰协作新路径。

组织互联

共谋京堰协作新篇章

通过区、乡、村三级组织互联,建立两地各层级之间时时有对接、层层有协作、互访常态化的协作格局。

区级高位统筹,机制化联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率队赴京,对接国家部委10个、企业53家,促成氨氢动力、中医药大健康等重点项目落地;去年6月,丰台区委书记王少峰率党政代表团到张湾区开展对口协作调研;今年3月,在张湾区赴丰台区学习实训干部见面会上,两地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在教育、文旅等领域深度合作,13对学校结对共建,互派教师跟岗实习200余人次。

张湾区与丰台区商贸领域对口协作座谈会

乡镇精准结对,清单化管理。张湾区8个乡镇(街道)与丰台区实现结对全覆盖,形成“一街一策”协作模式。摸排建立了131个重点联络库与124位知名人士名录,明确张湾区包联干部“一对一”联络对接,建立常态沟通联络渠道。区级统筹组织安排各乡镇(街道)进京对接,目前张湾区8个乡镇(街道),库区沿线20个重点村已全部赴京对接工作,丰台区4个乡镇(街道)来张湾区调研对接工作。

张湾区村党组织书记在丰台区北宫镇考察学习生态治理先进经验

村级务实融合,特色化共建。全区各库区重点村结合各自产业实际与北京丰台区村(社区)建立“一对一”结对关系,实现资源、市场、人才等各方面的融合互补,联合打造老母荒武当山茶、汉江樱桃、燕京精酿啤酒等特色共建品牌100余个。车城路街道组织村(社区)到丰台街道深入学习“永善新时代劝导队”,围绕志愿服务共建展开对接交流。柏林镇秦家坪村书记、全国劳模余盛林,在北京跟岗锻炼期间积极对接北京市场,武当山茶入选“丰台礼物”,获得首批30万元订单,并与多家北京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燕京精酿啤酒张湾工厂生产景象

产业互兴

加强互学互鉴互动

张湾区以产业协作为纽带,推动“丰台市场+张湾基地”模式在乡村落地生根,让特色产品走出深山、走进京城。

花卉联姻,“丰台经验”注活力。花果街道邀请北京丰台区北宫镇代表团实地考察鄂西北花木大世界,获得该镇专项资金支持用于花卉品种引进、技术提升和市场开拓。在北宫镇党委的牵线搭桥下,去年6月,北京花乡花木集团与花果头堰花木交易中心就技术人员培训达成合作意向,用“丰台经验”助力张湾花卉产业升级,“花木+旅游”模式成效显著,吸引游客2万人次,带动10户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户均年增收3万元。

花果街道村(社区)干部到丰台区对接花卉产业发展等工作

樱桃为媒,扎根京城拓市场。汉江路街道柳家河村的“汉江樱桃”通过结对实现飞跃。今年3月20日,张湾区与丰台区干部在丰台中华名枣园共栽30余株汉江樱桃树苗,张湾汉江樱桃正式落户北京。丰台区委推动柳家河村果蔬合作社与北京绿野田园休闲农场(中华名枣园)成功签约,并将利用科研力量改良品种、优化保鲜,为樱桃大规模进京奠定基础。

“张湾汉江樱桃”落户北京丰台区

果香进京,研学合作添动能。西沟乡与丰台区王佐镇深化对接,邀请王佐镇代表团考察西沟猕猴桃基地等特色项目,合作搭建了农产品展销平台,拓宽猕猴桃、葡萄、羊肚菌进京渠道。选派白石村党支部书记王红军赴王佐镇庄户村跟岗3个月,蹲点学习猕猴桃产业升级与文旅农融合,在与庄户村种植大户深入沟通后,促成引进西沟猕猴桃在庄户村推广种植意向。

张湾区西沟猕猴桃、老母荒茶叶等农产品亮相丰台区农产品博览会

人才互育

实训赋能“领头雁”

聚焦提升乡村干部和带头人能力,张湾区常态化选派干部、村书记、产业带头人赴丰台跟岗实训,邀请北京专家赴堰指导,将“首都经验”转化为“张湾实践”。

跟岗实训,沉浸式领悟“丰台密码”。今年3月份,张湾区选派首批16名年轻干部及市场主体发展带头人(含村级负责人),赴丰台区乡镇(街道)、区直部门和企业开展为期3个月跟岗实训,学员们在丰台基层一线,学习城市更新、基层治理等先进理念。花果街道朱盛楠在北宫镇见证了“长辛先锋”党建品牌的活力,为花果街道多方联动推进小流域治理提供参考经验。车城路街道刘小芳在永善社区取回“真经”——以“文明劝导队”为纽带,融合“法理情”的柔性治理,让“干部管”变“群众治”。2025年,张湾区累计选派50名干部到丰台区学习实训,持续扩大互学互鉴成果,共谱“育才篇”、唱好“双城记”。

张湾区跟岗学员与丰台区永善社区交流基层社会治理经验

书记取经,开拓视野促合作。红卫街道组织14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春节期间一一对应赴丰台区方庄街道村(社区)开展新春访问。学习运用方庄街道“掌上四合院”提升辖区居民生活质量、加强社区治理方面的经验做法,让红卫街道社区治理工作更加高效便捷。西沟乡组织村书记赴王佐镇学习“取经”,共同交流在美丽乡村建设及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采用“合作社+农户+市场”模式,实现猕猴桃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今年以来,通过区级集中组织,各乡镇(街道)层面主动对接等途径,先后组织22名村党组织书记到北京专题学习实践,寻找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

张湾区村党组织书记在北京跟岗学习

教育结对,共育未来护水情。今年5月份,丰台区13所名校与张湾区13所学校正式结对,设立“丰台名师张湾工作站”,围绕“教师发展、课程共享、学生共育”开展深度合作。张湾区柏林镇邀请北京丰台区三所小学学生到知雨轩研学基地,通过农耕实践、非遗传承等课程,推动首都资源与本土文化融合,厚植“南水北调”情怀。

丰台区研学少年在张湾区柏林镇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开展实践活动

生态互动

清水北送显初心

张湾区和丰台区两地通过开展生态项目、绿色行动、志愿者交流等协作互动路径,助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生态项目协同推动绿色发展。张湾区和丰台区合力推动京能东风光储氢一体化项目、智慧储煤仓等5个标杆项目落地张湾。其中风光储氢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超万吨,成为区域能源转型核心引擎。位于柏林镇柏林村的十堰市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张湾区、丰台区对口协作的成果之一,由北控环境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项目为十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提供新的治理路径,每年节约标准煤约1.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2万吨。

京堰对接促成京能集团5大项目合作

志愿者联盟筑牢生态防线。两地合力发挥守水护水党员志愿者先锋模范作用,组建京堰环保志愿服务联盟,续写京堰两地因水结缘的情谊。7月份,北京市志愿者服务指导中心来张湾区调研对接守水护水志愿者服务工作。2024年,张湾区成立“湾清清”守水护水志愿服务队,招募全区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和社会团体等93个志愿服务分队7万余名志愿者,目前已有北京在堰企业职工或个人加入志愿者队伍近100余人,实现守水护水志愿服务常态化。

湾清清”守水护水志愿服务队正在清理河面杂质

治理技术互鉴赋能流域共治。在科技护水方面,黄龙镇在犟河流域采用“复合矿物增效+生物泵修复”新技术,通过清淤疏浚、加固河堤、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显著提升了水体自净能力与河道防洪标准。丰台区帮助红卫街道创新实现“巡河宝+无人机”智能监管,半年闭环处理河道问题127件。引入北京碧水源公司接手神定河污水处理厂,采用先进污水处理工艺,确保神定河全域水质持续稳定向好。

在红卫街道辖区采用智能化无人水体治理设备实现智能监管

立足新起点,张湾区将持续深化推广“四联”工作法、片区党建联席会议等有效模式,强化组织覆盖和作用发挥,全面拓展结对广度深度,推动乡镇(街道)结对全覆盖,深化在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等领域的精准协作,汇聚更广泛力量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携手共绘乡村全面振兴与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

(来源:十堰基层党建)


作者:

魅力十堰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