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冶承建的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一标段)总建筑面积4.17万平方米,包含文物修复用房及办公服务用房,目前已全面完成主体结构与二次结构施工,正处于机电安装与装饰装修阶段。作为中央在京重点建设的特大型博物馆项目,于2022年12月30日开工,其设计使用年限达百年,承担文物修复、办公服务及国际交往核心功能。
这座故宫“分院”
究竟使用了哪些新科技?
下面就和安小居一睹为快吧!
亮点一
高性能裂缝自愈合低碳混凝土材料
首次提出了高性能裂缝自愈合低碳混凝土材料反应机理及材料制备理论,减少水泥用量30%,同时植入“自愈混凝土”技术(自动修复0.6mm裂缝),抗冻融循环达350次,绿色技术契合“双碳”政策。
亮点二
“皮肤式”丙烯酸防水涂料
“皮肤式”丙烯酸防水涂料可实现与结构同寿命的耐久性,丙烯酸防水涂料为偏无机类材料,绿色环保,施工过程采用“两布六涂”工艺,不动火,施工安全,防水涂料与结构满粘,解决了常规防水材料串水渗漏的通病。
亮点三
无损结构高性能电渗透防潮除湿系统 文物展存大空间恒定环境控制技术
创新了无损结构高性能电渗透防潮除湿系统及文物展存大空间恒定环境控制技术,保证混凝土墙体干燥,解决室内潮湿问题;恒定环境大空间文物修复用房关键技术,包括AI驱动的预测性控制、分区独立精确控制、直接数字控制与自适应算法,满足文物库房温度±1℃,湿度±5%的极小波动要求,为文物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保存环境。
供稿单位: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