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启骧:书法与人生——中国传统书法的真谛是真善美
2025-09-09 17:2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汇聚了一大批文史、书画、戏曲、艺术等领域颇具名望的耆年硕学之士。馆员均是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艺术成就,社会声望较高的代表性人物。“馆员撷芳”栏目将陆续展示市文史馆馆员在文史研究和艺术创作等领域的丰硕成果。敬请关注!

爱新觉罗·启骧

爱新觉罗·启骧,1935年生于北京,北京市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海淀区政协文史馆名誉馆长,北京建筑大学客座教授。著有《爱新觉罗启骧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爱新觉罗启骧书法集》等并录制中央教育电视台《启骧讲书法》。

书法与人生——

中国传统书法的真谛是真善美

我于1935年3月7日(农历二月初二)出生于北平内宫监胡同8号(现为恭俭二巷1号)。我爷爷毓逖虽然在清末曾是“护军统领”,为行伍出身,然而非常喜好书画,与溥心畬、齐白石等书画巨匠交往甚密,也常常提笔作画。于是,我从小便耳濡目染,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从而热爱上了中国传统文化,也更加钟情于中国的传统书法。

青葱岁月

在1937年日伪统治以前,我们家的生活属于中上等水平,整个大家族在一起共同生活。因为有买卖,有租金,家里多多少少还保留着清人的风俗、旗人的习惯。不管是天下太平,还是社会动荡,我们家又有厨子,又有保姆,甚至还有好多位吃闲饭的食客。然而,到了日伪时期,生活水平已经大大下降了,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1941年我上小学一年级,就读于佑贞小学,后在分司厅小学、怀德小学就读,最后在东板桥小学毕业。之所以频繁择校,要么是距离问题,要么是投奔家族亲友所致,这造成我多上了一年学。由于家业衰败,加上我父亲做生意又赔了钱,所以那一段是我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常常挨饿。我1948年才开始上初中,就读于北海北门附近的盛新中学(后为北京市第四十中学)。我上初中的时候,是学校的篮球队、足球队成员。不仅学费交不起,连早点都没有保障,更没有钱买球鞋和运动服。当时我的同学不仅为我募捐学费,还为我送早点、篮球鞋和运动服。我到现在还怀念这些同学为我青少年时期的困难所做出的帮助,感恩至今。1952年,我初中毕业,考上了北京市建筑专科学校中技部(中专)。1954年,我被选为北京市足球代表队队员。1955年8月,我中专毕业,分配到了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并担任“工长”。1956年2月,我又被选入中国建筑工人男子篮球队,参加全国比赛。1958年,由于当时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球队便解散了,我又被分配到了北京市第六建筑公司。1960年初,我又调到了北京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1966年4月,冶金部把“北京二建”借调到甘肃嘉峪关建设酒泉钢铁厂,属于“三线建设”工程。1966年5月7日,“北京二建”全体人员正式向嘉峪关出发,并改为基建工程兵。这一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由于两派组织中,对方掌了权而我们这一派成了反革命组织,又由于我的家庭出身和上初中时曾有遭逼供信挨斗所谓的历史问题,不仅始终穿不上军装,还白天挨斗,晚上挨冻,曾有想自杀的念头。“文革”这一阶段,是我人生中最艰苦、最难熬的一段,也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回京后,我几经周转调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总部。1979年12月,我正式穿上了军装,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并在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还成为了师职干部。

书法人生

我回到北京以后,住在西单附近的新文化街。1978年11月,我在新文化街偶然遇到了启功。随后我到他家里,那天,正好有一位记者采访他。采访后,启功给记者当场写了一幅字。当时,我完全被他的书法美的韵律彻底感染了,征服了。自那开始,我就下定决心,并暗暗地确定了我的人生追求:我也要好好练字,像启功那样,把汉字写美了,成为我人生追求的目标。当时,我已经四十多岁了。

启骧在北京市文史研究馆书写清乾隆制《皇都篇》

我学习书法的起步阶段还是比较正规的,先从握笔开始,再由楷书循序渐进。我主要还是从柳公权的《玄秘塔》入手,尤其是点画、结构用功更多些。一横一竖,我就练习了十年,而且有了自己的结构理论,即普遍性、共性、特殊性(也就是纵横轴的理论)。后来慢慢由楷书逐渐过渡到行书、草书。我认为勤奋刻苦是成功的重要一环。由于我学习书法时的年龄较大,四十多岁时才开始学习书法,所以特别用功,每天练习很长时间,而且一直练到很晚,经常练到夜里两三点。1989年春节前,我和溥松窗分别作为爱新觉罗家族书法和绘画代表踏上了访日之旅。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重要的机遇。1991年,我应北京市申办奥运会奥组委之邀书写《奥林匹克宪章》,由伍绍祖作为国礼赠送萨马兰奇。1998年4月,我个人的第一次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这次书法展很成功。2011年10月,我在首都博物馆第二次举办了“爱新觉罗·启骧、李味辛伉俪书画展”。

总结起来,一个人如何能够成功,要具备四个基本条件,第一条,天赋。天赋实际上就是你在某一个方面的领会比别人快,悟性好。第二条,从师。我的老师有吴未淳、李力生,还有启功。他们的治学态度、高超书艺和真知灼见,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第三条,勤奋。所有成功的人士,没有不勤奋的,而成功的背后必定有着超人的艰辛。我练字能练到夜里两三点,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第四条,环境因素。我从小生长在一个艺术氛围很浓的家庭里,深受家庭的艺术熏陶,到后来还遇到了难能可贵的机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以毕生精力倾注于传统书法的研究和探索,始终关注书法艺术的发展和传承,祈盼书法艺术在新的时代蓬勃发展,绽放异彩。

启骧看望启功

当今,书法界要弘扬中国的传统书法,并把握好发展方向,这是中国书法艺术传承和创新工作中的大事。作为传统书法艺术工作者,我首先应当从我做起,进而真正地去继承、创新和完善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鉴于此,我谈一谈自己在实践中对中国传统书法的认识与切身的感受。

深刻认识“中国”“传统”“书法”这三个内涵

1.中国传统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才能热爱中国,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传统书法。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年,它记录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承载了中华民族在数学、天文、航海、科技、医药、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的成果,全面地展示了我们祖先的聪颖与智慧。对汉字学的研究,揭示了其形成的起源与发展演变的规律。汉字不仅是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也是体现汉文化博大精深的载体,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与国家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传统的内涵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个大传统,书法传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书法的传统既有外在的艺术美,又有其精神内涵。我们从古人那里继承什么,向后人传承什么,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从古人的传统书法中汲取到书艺之美,就须责无旁贷地向后人传递中国传统书法的智慧与成果,这就是“传”;最终是涵盖在“学”中的美不胜收,也只有是统一在美的原则下,那就是所谓的“统”。传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书法财富和智慧,统一在美的前提下,就是传统。

3.书法的含义

“书”,就是书写。用毛笔或钢笔写字都是书写,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写出让人认识的是中国汉字,不认识的还不是中国汉字,包括草书。“法”,是干好一件事情的法则和规律。比如宪法,人人遵守宪法,国家才能管理好。所以,书法是写好中国汉字的法则和规律。

写字和书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是拿毛笔写字就是书法,就好比驾驶员要懂得交通法才能在公路上安全行驶。书法和书法家也不是一个概念。比如,曾在戏曲学院或京剧学校京剧班毕业的学生,不都是京剧表演艺术家,一定是在有基本功的前提下,而且有成就的人,如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马(连良)、张(君秋)、谭(富英)、裘(盛戎)等才是京剧表演艺术家,与上述人同时毕业的同学不能都称为京剧家。

中国传统书法的真谛——真、善、美

中国传统书法的真谛就是真、善、美,其中的“真”尤为关键,也是实现“善”与“美”的前提和基础。《论语》曾讲:“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孔子认为,观察一个人,不仅要看他做事的动机和目的,还看其做事的途径与方法,更要看他平时的兴趣何在。把握好这三点,就可以让真实情况无从隐匿。因此,专心致志,不为名和利去练好书法,最重要的就是须秉持真心、真知和真功夫。

1.什么是真

真就是真心,就是要清楚自己写字的目的,也就是以弘扬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为己任,而不是借书法之名故弄玄虚、追逐名利。真知,就是要明白传统书法艺术的法则和规律,即写好书法的基本知识并付诸刻苦实践。我出版了一部《启骧讲中国传统书法》的光盘,可供书法爱好者参考。真功夫,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沿着正确的方法,长时间地练习,即“正确的方法×时间=功夫,错误的方法×时间=失败”。以我自己为例,仅仅横、竖笔画就练了十年。

2.什么是善

善就是做好任何一件事,就是善待。为了名利去做,就是恶待。

我们是中国人,就应该写好中国字,写出让人认识的中国字,写好自己的名字,这是一个中国人最起码的要求和责任。

书法承载的内容,包括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以及传世之作,书写就是重温华夏文明的最佳方式;书法习作的过程,也是提高个人文化艺术修养,积累德艺观念的良好途径,是善行与善果。写好汉字反映着一个人的文化道德修养,“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3.什么是美

美是艺术形式与效果的体现,也是一个人心灵深处的道德文化修养的体现。中国传统书法的美与其他艺术的美相同,书画是一种视觉艺术,音乐则是听觉艺术,无论是看、或是听,都应该给人以美的享受。雅俗共赏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什么是雅,什么是俗,懂得的人看着好,就是雅,不懂的人也觉得好,就是俗,大家都得到了艺术美的享受。

中国传统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艺术是通过某种形式和内容,来表现一个人不同的内心世界。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对汉字美的追求,从美学的意义上就形成了以传统书法为标志的书法艺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书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无疑是世界人民对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肯定。这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同时也赋予了华夏儿女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中国传统书法的责任。传统书法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财富,而不是以假恶丑列入名录的,这一点须明确。我们要呼吁回归书法的传统正道,不能为了名利,以创新为幌子,而采用奇特怪丑的方法标新立异、投机取巧,让中国传统书法失去原本的艺术美,而变为一个破坏中国传统书法的历史罪人。

我国的传统书法,历经数千年的历史,自秦朝以后的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再到以后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与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以及董其昌等前贤,他们为后人留下了大量不拘一格的书艺佳作,成为了传统意义上的无价之宝,是无与堪比且丰富多彩的珍贵资料。在美的前提下,而且又各具一种风格,这才是创新,而不是跟谁都不一样才是创新。唯有了解了中国的传统书法,方能理解它的博大精深,在领会其内涵的基础上,来传承它的真、善、美,不是传承假、恶、丑。

楷书、行书、草书的关系

1.楷书

楷书是中国传统书法的官方文字,写好楷书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楷书就是根据汉字书写的笔顺规则,一笔一画地书写好每一个汉字。就如同人在学走路时,初始一定要一步一步的行走,保持稳定、稳健、稳步前行。楷书也如人学走路,要走对、走正、走好。在走稳的基础上,加速乃至慢跑,即如同行书;循序渐进得以快速奔跑,就相当于书法中的草书了。楷书是书法的基本功。因此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练好楷书对于书法爱好者是多么重要。

乐曲有七个音符,倘若这七个音符都不准,乐曲就谈不上悦耳与动听,乃至成为噪音。练好这七个音符需要下功夫,比如,要练到世界第一小提琴家、美籍奥地利小提琴家弗里茨克·克莱斯勒的水平,就需要付出几年、十几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楷书的七种笔画,犹如音乐中的七个音符。我们练习点、横、撇、捺、勾、竖、拐,同样需要下大力气,需要真功夫。从结构上来看,笔画写不好,字焉能写得好看。再比如,舞蹈家是用其肢体的各个部位来组成优美的舞姿,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然而,没有扎实的功底,就很难达到表现艺术的初衷。因此,音乐、舞蹈、体育、戏剧、书法等各行各业,尽管隔行如隔山,诚然隔行不隔理,那就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律。

座右铭 启骧 作

2.行书

行书就是慢跑,概括地说就是在楷书的基础上,进入笔画连接的形式,即连笔的写法,笔顺也可以改变。楷书与行书的关系,从书法的角度来看,当年启功先生曾有一句名言“楷书的笔画走势,要按照行书的笔画来写”,我认为这是很有道理的。

以“三点水”为例:第一“点”写好以后,此时的笔势一定要走到第二“点”的起笔处;写好第二“点”以后,笔势一定要走到第三“点”的起笔处。楷书“三点水”的笔势稍有一点牵连就成为行书,楷书写好,按照启功先生的这种认识与方法,自然就可以写成行书了。

3.草书

草书是在楷书、行书的基础上,笔画简化、快捷的写法,同时笔顺可以改变的书体。这里需要重申的是,写草书必须有其出处,即草书的规矩。

所谓的出处,就是根据古人留下来的草书碑帖,如东晋王羲之的《十七帖》、隋代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及明代编辑的《草诀百韵歌》等。这些碑帖,都是从规矩中来。历代的传世古帖,是我们后人公认且以为唯一正确的规范化草书。换句话说,我们后人不可随心所欲地再“创”出一种自己的草书来。有的“创造”脱离了根本,大笔随便一挥,乱了法度,致使大众既不认识,也不认可。

过去有一句话说得好:“草书出了格,神仙认不得。”故此,草书绝非是写草了就是草书,不能想当然,乱了规矩。这里需说明一点,楷书书法中,古人有时候为了美而多写一笔或少写一笔,多写一个点或少写一个点,但是草书却要求非常严格,不可多一笔或少一笔,多一点或少一点。

纵然草书犹如快跑,然而没有楷书、行书的基础是写不好草书的。

草书同样讲究笔画的功力,强调文字的间架结构。书写流畅、快捷、舒展、漂亮,而是在快速中书写完成的,所以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草书的章法潇洒、连贯、豪放、自然,足以使人振奋,给人以美的享受。

目前,云里雾里挥毫泼墨的“草书”屡见不鲜,其中不乏冠以“书法家”的作品。最大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别人都不认识,其实质上就是对中国传统书法的践踏,而且使老百姓对书法的认识不清。所以,练习书法必须按照楷、行、草的顺序与规矩依次而行。

这里,谈一谈笔者是如何书写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这幅草书作品的。

《将进酒》计一百七十六个字,除去自己熟悉的字体,其中每个字都依照草书字典中最美的范例去写、去练习,使之更美、更严格。不仅要漂亮,还须习以熟练。因为草书的特点在于简捷、快速与流畅,故须一气呵成。这篇草书的书写,需要一两个月的练习时间。其后才在宣纸上书写,哪一个字与哪一个字相互可以连接,无法连接书写的须如何处理,仍然都需要很认真地思考,而且还要改变自己的习惯写法,字与字的连接要一气呵成,还要漂亮,让人认识。

循序渐进,仔细琢磨,反复研究,不断改进,完成此幅书作,耗时三四个月的时间,才书就一幅章法、布局较为满意的草书作品。因此,写好草书也是书法艺术中较之书写楷书、行书更加困难的事情。

另外,中国书法为了使汉字写得更美,与中国文献学中的文字在书写上有不完全一样的写法。在楷书书法中,有些字可以多一笔画或者少一笔画,多一点或者少一点,这都是允许的。此亦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启示,把中国汉字写得更美,可以与标准汉字有点差别,但要让人认识,不能有随意性。草书的书写要求就更严格,差一点就不是个字了。换句话说,就是要从古人的碑帖中去选择,因为那是查有根据的“出处”,即规矩。

所以,中国传统书法中的草书,不能随心所欲地去乱写。有一句话说得好:“对与错就差一点,差得多了,则是懂与不懂的问题。”所以,了无出处的文字,不要说草书,甚至都不能看作是中国的文字。

总之,在当代的传统书法中,无论哪一种书体,即便是“狂草”,也不能写成“乱”书。犹如时下的有些丑书,不仅乱了法度,没了章程,以至误导后学,遗祸无穷。在这里我想说,如果临一下唐人怀素的《自叙帖》,便可知写好狂草的难度有多大。

从事各行各业的书法爱好者,尤其是书法界的朋友,应当静下心来,认真领会,从点滴入手,从我做起,从自己从事的事业做起,理直气壮地对一切假、恶、丑的乱象说不


作者:

北京参事室文史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