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法院发布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十大典型案例
2025-09-09 20:5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落地进入第十个年头,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支撑服务副中心规划建设进入崭新阶段。9月9日,通州法院召开新闻通报会,发布“副中心规划建设十大典型案例”。北京市人大代表杜勇、徐浩以及通州区人大代表郑琪、李鹏、杨兴五人作为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专家代表,应邀参加新闻通报会。

本次发布的十大典型案例,坚持以政治性、专业性、指导性、创新性为指导原则,涉及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拆迁利益分配、违法违规用地、房地产转让、绿色发展原则适用等多个方面,从司法实践层面见证了副中心规划建设的推进历程。

城市在蝶变、发展在提档、步伐在加快。通州法院赓续“全国模范法院”荣光,更是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加快打造“城市建设领域审判特色人才高地”。据通州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郜超介绍,该院深耕城市建设领域审判工作,已构建起“审判专家领衔、专业法庭示范、特色团队专攻、加强成果积累、创设系统机制”的特色工作框架。以审判专家领衔办案汇聚高层次智慧,用专业法庭筑牢审判前沿阵地,多个案例成功入选“营造良好居住环境”“保障疏整促专项行动”等市级典型案例。针对重点工程精准施策,组建特色团队攻坚,例如围绕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开园运营,制定“就地化解、专项保障、联调联动”三位一体工作方案,打造文旅商融合发展的司法保障“新样板”,推动纠纷高效实质性化解。

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是从通州法院的上万个案例中精选的,旨在总结审判经验、统一裁判规则、提供类案参考。通州法院政治部宣传教育组(人才工作组)负责人吴可加表示,十大典型案例涵盖民事、行政、刑事和执行等多个领域。在典型案例培育中,该院创新纠纷化解路径,从政策的落地、实施,至纠纷成讼后的裁判等方面全面发力;创新“预防性司法+专业化审判+全链条保障”机制,推动涉重点工程案件妥善化解;创新构建“三位一体”的实质化解体系,推动行政审判从“定分止争”向“政通人和”深化。

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通州法院把典型案例的培育落实到执法办案的每一个环节,用实际行动把一个个“小案”办成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典型案例。通报会上,通州法院民事审判三庭副庭长张燕、行政审判庭副庭长佟艳艳作为十大典型案例承办法官代表,分别通报了各自承办的一起典型案例的办案思路。

在一起农村土地合同纠纷中,因历史遗留等问题,某村委会与村民因拆迁补偿僵持不下。承办法官张燕对于房屋涉及的历史因素、权证问题开展全面调查,审慎研判,同时启动评估鉴定,确保补偿款合法、合理,最大限度平衡双方利益,最终在差额巨大的双方之间找到了突破口,促成案件顺利调解,朝阳北路东延道路工程的最后一户腾退案终于得以顺利审执。在通州区首例涉新生儿安置与补助纠纷行政裁决案件中,承办法官佟艳艳带领团队在充分沟通、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人民法院需要综合考量法律规范依据、政策沿革、项目具体实施情况以及周边同类项目情况等因素来审查拆迁管理部门的解释和说明是否合法。该案为依法妥善审理涉副中心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类纠纷提供了参考思路。

扫码查看典型案例

此次典型案例发布,既是通州法院立足副中心发展规划、回应群众司法需求的生动实践,更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副中心建设注入坚实司法力量,持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更高需求和更高期待。

代表点评

北京市人大代表

北京市智慧交通发展中心(北京市机动车调控管理事务中心)主任 杜勇

听完此次新闻通报会,我有三点体会:一是专业性强且领域广泛。从大量案件中推出的十大典型案例,涉及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拆迁利益分配等多个领域,体现出法院工作的专业性和法院人的辛勤付出。二是成效显著。这些案例为副中心规划建设提供案例支撑,同时法院在工作中创新方式方法,培养了大量复合型人才,硕果累累。三是典型示范引领突出。相关案例的处理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参考意义。随着副中心“数字经济”“国际消费中心”等产业加速布局,相信通州法院能继续主动担当作为,深耕规则治理,全力推动副中心规划建设提质增效。

北京市人大代表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刘晓钟工作室副主任、所长 徐浩

十大典型案例主要聚焦城市建设领域,不仅体现了司法机关在服务保障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专业作用,更彰显了法治在优化营商环境、保护创新成果方面的关键价值。作为设计工作者,我深刻感受到司法对城市规划科学性、系统性的尊重。期待法院继续深化协同机制,为千年之城的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通州区人大代表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 郑琪

今天发布的十大典型案例涵盖多个领域,司法审判创新性、指导性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充分展现通州法院护航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与担当,特别是聚焦高效能社会治理,贯彻落实民法典中的绿色原则,用实际行动把一个个“小案”办成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法治课堂”,为通州法院点赞!

通州区人大代表

宋庄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庄小城镇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鹏

此次新闻通报会,让我真切感受到司法不仅能“定分止争”,更能“护航发展”。特别是对建设工程合同类纠纷中涉及审计前置条款问题,确立了“意思自治+实质审查”的裁判规则,强调公平原则的有限适用,并引入由专业力量参与的多元解纷机制,助力此类纠纷高效快速处理,对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通州区人大代表

北投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南大街项目经理 杨兴

今天介绍的典型案例特别生动,很具有代表性,既是通州法院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司法答卷”,更是新时代法治护航城市规划建设的生动实践。特别是对涉搬迁类纠纷,通过强化新时代“枫桥经验”解锁基层治理善治密码,充分彰显了通州法院在服务保障副中心建设工作中的积极作为和责任担当。

供稿:北京通州法院

编辑:方迎君 刘宇航

审核:王亚楠


作者:

京法网事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