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以“暖”为基调,将尊师、惠师、荣师理念融入校园环境与活动设计,引导教师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自豪感与幸福感,让全校教师度过一个温馨、庄重而充满仪式感的节日。
焕新空间:于细节处彰显“师者关怀”
走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园,首先感受到的是无处不在的环境之“暖”。为进一步改善教师休憩与工作条件,学校对教师休息室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徐生霞老师告诉记者:“改造后的空间不仅增设母婴室,解决了哺乳期女教师的实际困难,还整合办公打印、研讨交流等多重功能,并引入扫码点餐服务,使教师在紧张工作间隙,无需奔波即可享受高效便捷的服务。”
午后,记者观察到几位教师坐在休息室的沙发上,或轻声交流教学心得,或处理工作事务,偶尔点上一份热餐,疲惫仿佛在舒适的环境中悄然消散。教工食堂也经精心布置,成为融合师德文化与暖心服务的“校园打卡点”。墙面装饰着师生创作的师德主题文化作品与摄影图片,记录着教师课堂讲授、课后辅导、科研探索的动人瞬间,以及校园四季风华。
与此同时,“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主题海报在食堂内随处可见,“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等理念以浸润方式融入了教师的日常。“教师节当天,食堂推出了教师专属优惠套餐,校内超市和体育场馆也同步实施商品折扣与场地免费等福利,让教师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被重视、被关爱’的温暖。”法学院教师胡翔说。
学校还特别设计制作了教师节文创书签,主体印有校徽、教师形象与节日祝福,并垂挂一个“师”字书签。有教师感动地表示:“这枚书签提醒我们‘为人师表’的责任与‘立德树人’的使命,不仅是礼物,更是一种鞭策。”
荣誉仪式:于光影间映照“师者荣光”
如果说环境暖意是基础,那么精神层面的礼赞与荣誉,则为教师注入了持续前行的动力。
据介绍,一年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大力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深入调研和听取一线教师意见,推动人事制度改革,出台《“领雁学者”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等制度,迄今已遴选43位“领雁学者”,形成良好的“雁阵效应”,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注入新活力。
在学校庆祝第41个教师节表彰会上,由学校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联合策划制作拍摄的教师节主题片《育见·未来》首发,引发强烈共鸣。该片采访50位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年龄段、不同职称的教师,包括深耕讲坛数十年的教授、科研突破不断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初入教坛的“青椒”。他们真诚分享从教心路:“心中种下当人民教师的种子”“教育不是灌输,是点燃火焰”“成为不可替代的灵魂工程师”……这些话语生动诠释了首经贸教师“爱岗敬业、潜心育人”的精神风貌。放映结束,掌声久久不息,许多教师眼含热泪,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也更坚定了教育的初心。
“荣休仪式作为传承教育情怀的重要载体,今年学校创新运用AI技术,为每位荣休教师制作个性化短视频,再现他们初登讲台的青涩、课堂教学的风采、学术研讨的专注,以及与学子共度毕业时刻的感动。”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赵勋表示。作为今年活动的一大亮点,系列短视频通过一帧帧影像串联起荣休教师们数十载职业生涯,温暖而庄重。活动中,退休教师纷纷登台,新教师代表为前辈献上鲜花,两代教育人双手紧握的瞬间,使命完成传递,温暖静静流淌。
学生也在仪式中献上崇高敬意。参加九三纪念活动广场合唱团和志愿服务的学生以动人合唱和深情朗诵讲述了师生之间的暖心故事。这些真诚的回馈,成为教师节中最珍贵的礼物。
师德建设:于实践中筑牢“师者担当”
据悉,今年9月,学校还以“师德文化月”为抓手,将“暖”的氛围延伸至校园各方,持续推进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
期间,学校面向机关、教辅及后勤部门发起“我为教师做件实事”倡议,推广“一件事一次办”工作方法,推动个性化惠师服务落实。机关人员主动上门讲解政策、办理业务;教辅人员优化流程,为教师科研提供更强支持;后勤人员着力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力打造更便捷、舒适的工作环境。
此外,教师工作部与工会联合推出师德文化作品征集和“赓续育人初心,培育经贸英才”育人故事征文讲述活动|。师生通过散文、诗歌、绘画、记叙等多种形式,分享育人经历与感悟,在交流中凝聚“立德树人”的共识,使教育家精神在碰撞中深化。
“学校将教师视为‘第一资源’,不仅改善工作生活环境,更让我们感受到教育者的价值与尊严”,一位参与活动的教师这样感慨。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教师的职业信仰与奋斗方向,学校有责任通过暖心举措与制度改革,激发教师创新活力,为他们营造茁壮成长的土壤,助力教师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这个教师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围绕一个“暖”字,让“教育家精神”真正润物无声。从环境到服务,从影像到表彰,从制度到文化,每一重维度都诠释着学校对教师的深切关爱与崇高敬意。这份温暖不仅营造出庄重温馨的节日氛围,更激励着全体教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念,投身于教育强国、教育强市的伟大实践,在培育新时代经贸英才的道路上,继续书写崭新的教育篇章。
(采写:张秋颖;学校供图;编辑:张娜;复审:郝彬;核发: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