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下午,由北京市通州区总工会、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读者俱乐部共同主办的“每日阅读党报走进北京城市副中心”2025年第14期活动在中共通州区委党校党员活动室成功举办,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务教育工作者”代表沈丽平为大家朗读了当天《北京日报》中的重要内容。
现任中共通州区委党校助理讲师的沈丽平,是中共党员,她负责干部培训管理与教学,多次承担公务员初任、中青班等培训任务,广受好评。曾任多家知名央企下属企业培训经理,拥有多年培训管理与教学经验。
阅读党报之后,沈丽平与大家分享了读报感受:
作为党校教师,我始终认为党报是传递党的声音、凝聚社会共识、指引前进方向的重要载体,读党报是我每天必做的功课,也是践行党校“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在日常教学和与学员交流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个鲜明现象:那些政治站位高、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思路清晰的学员,大多有长期阅读党报的习惯。所以,开展传播“阅读党报”活动,我觉得绝不是简单的“号召读报”行为,而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夯实思想根基、提升认知能力、汇聚行动合力的关键举措。一方面,党报经常会通过一些深度解读、权威评论员文章等,用通俗语言把“大道理”讲透、把“新思想”讲活。开展“阅读党报”活动,能引导大家准确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让党的主张内化为自觉。另一方面,党报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既及时传递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又有各地贯彻落实党的政策的生动实践。通过“阅读党报”,大家能更精准地把握“大图景”、“大方向”,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准定位、明确方向。再次,党报不仅是“上情下达”的渠道,更是“下情上达”的平台,开展“阅读党报”活动,本质上是搭建一个“思想共鸣、情感共情”的平台。当越来越多人通过党报凝聚起“听党话、跟党走”的共识,就能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汇聚磅礴力量。
初识“两报”,是我拖着行李箱走进中国人民大学校园的那个九月。彼时的我,既为梦想成真的激动所包裹,也藏着对陌生城市的忐忑——听不懂地铁里的京腔儿,分不清四九城城门名称中“门”和“门儿”的区别,连秋冬季节的干燥空气,都让从小浸润在湿润海风里的我有些不适。偶然一次走过学校的报刊亭,看到叠得整齐的《北京日报》和《北京晚报》,抱着“多了解一点北京”的想法,我第一次拿起了它们,可以说他们是我认识北京、融入北京的“向导”。从政治到文化,再到民生,让我意识到北京不只是课本里的“首都”,更是一座有温度、在生长的城市。工作后来党校前,单位也有订阅报纸,《北京日报》俨然成为了我工作之余的精神大餐,让我在繁琐的工作中依然保持着“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习惯。后来来党校后,看党报成了我的日常功课,《北京日报》依然是我最爱的党报之一,它让我对党的创新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深入的了解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
我对今天《北京日报》头版关于“习近平向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致贺信”的报道印象深刻。习近平主席连续7年在服贸会上发表重要视频致辞或致贺信,充分展现了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服贸会已成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缩影。
愿未来的《北京日报》和《北京晚报》继续记录北京发展,记录北京人的幸福点滴,用更有温度的报道讲好北京故事。希望“每日阅读党报”活动能成为大家触摸时代脉搏、汲取思想力量的重要平台,读党报、知党情、跟党走,让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与时代同频、与家国同心的深度对话。
——————————
本次活动作为“书香副中心”活动的一项具体措施,旨在引导北京城市副中心市民以及其他区域市民们,关注《北京日报》,通过党媒了解天下事,通过党媒解读社会热点问题。在2025年度中,每月计划举办2场活动,主办单位之一北京市通州区总工会将邀请北京城市副中心不同行业的代表等,作为“领读人”,参加“每日阅读党报”活动。
“每日阅读党报”系列活动的宗旨是:为充分发挥《北京日报》的宣传服务功能,进一步扩大《北京日报》的覆盖率和影响力,同时引导广大市民们养成每日阅读党报的习惯,通过党报了解天下事,通过党报解读社会热点问题等。
——————————
传递党报主张,聆听北京声音。
“每日阅读党报”期待相约,与您不见不散!